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溪水中流,徽州古村落繁荣的生命之源(三)

发布时间:2021-06-24 09:40:18

□ 合肥 唐延军

  唐模村位于徽州区之北4公里。走近村东,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风景如画的徽派水口园林,一条十多亩水面的大湖突现眼前,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到了都市公园,非常震撼。只见湖水波光潋滟,上有水榭长桥、亭台楼阁,四周枫柳依依,檀木林遮天蔽日,锦团簇簇,绵延数里,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檀干园。园内有三潭映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镜亭等胜景,又称“小西湖”。景园的中心为镜亭,四面环水,亭内四壁用大理石砌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珍藏着朱熹、苏轼、米芾、董其昌等大家碑刻18块,至今保存完好。迈步园中,安静宁谧,春风荡漾,心情释然,不由令人豁然开朗。湖大亭多景美,乡村园林如此瑰丽,如此气派,在全国也不多见,真不愧是“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檀干溪水发源于黄山脚下的丰山,穿山过岭,一路奔淌,流经水街,流进檀干园,浇灌着附近60多亩良田,而后注入丰乐河。

  唐模素有“十桥九貌之胜,中街流水之美”。檀干溪水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傍着溪水,沿着古驿道拾阶而上,漂亮的水街画卷般展开。小溪宽阔,河床渐渐而上,数座拦水坝似一道道人工小瀑布,坝内水平如镜,村妇浣衣,鸭鹅戏水。溪面上隔一段建有一座石桥。最大的是戏坦桥,它的北侧是一个鹅卵石大广场,可搭台唱戏,容纳近千人;最宏伟的是高阳桥,为水街的入口,石质,双孔拱桥,桥上建屋,俗称“廊桥”,为方便行人避雨歇脚而建,现已成游人喝茶观景的好场所。村中房屋沿溪排列,商铺、作坊、民宅等古老建筑沿檀溪自西向东,交错而立,形成夹道而见的水街。街两岸河塝用红岩石砌成,下河有石阶踏步和长长的水埠头;路面一色青石铺就;北岸沿街有一座40余米的避雨长廊,临溪设有“美人靠”,许多游人慕名而坐希望穿越成“美人”。漫步村中,宛如置身明清街市、秦淮人家。唐模水街很长,雄伟有气势,大大超过龙川水街,导游说有1500米,应该没有夸张。

  唐模先祖很有智慧,他们将村西上游的“筠溪”和“上川”二溪人工挖渠筑堤汇合而成檀干溪,按风水理论,是将众水归合,象征着财富滚滚而来,与下游的古亭、古桥、牌坊等建筑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风水体系,卫护着村庄的繁荣昌盛。

  站在熙熙攘攘的水街,透过檀干园,我看见了唐模昔日的辉煌,也只有徽州人有财力、有气魄在深山里建造横空出世的“西湖美景”。古村始建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村人许氏为望族大姓。首部《徽州区志》记载,该村历史上宋明清三朝出过进士7人,清代出过大徽商2人。檀干园就是徽商许以诚出资建造,系明末清初的著名商人,在江浙光有当铺就36家,为徽商两大典当商之一。因老母向往杭州西湖,苦于年事已高,加上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于是儿子大发孝心,将三塘开挖相连,修楼筑亭,模拟西湖胜景,供母娱老,成为传世杰作。

  唐模村为黄山市十大景区之一,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