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忆抗战时期的老屯溪“小上海”(三)

发布时间:2021-07-16 10:05:16

  □ 休宁 王勉之

  三、美机迫降河滩 日机轰炸屯溪

  抗日战争中,以美国陈纳德将军为首指挥的一支空军飞虎队机群,经常在皖南沦陷区上空盘旋探视。
  徽州山区山高林密,河流星布,与浙江、江西交界。记得有一次一架美国飞机在这一带执行任务时,不慎碰上一座山头失事了。为了寻找飞行员和飞机的下落,飞虎队专门调来一架小型双翼飞机,飞往皖浙赣上空进行寻找。飞机返回途中在屯溪阳湖河滩上降落,因不熟悉地形,险些落入河中。对已落入河边的机尾,有关方面即组织数十劳力下河将机尾向河滩上推进,这样全机才得以平整落地。当时屯溪街成百民众闻讯后好奇地赶到阳湖河滩,近距离观看美国飞虎队的飞机。

  抗战期间的屯溪,日本侵华飞机经常来袭,震耳的飞机声和剧烈的爆炸声与连续不断的机枪扫射声响彻蓝天。紧急防空警报声使市民十分恐慌,有的人吓得往桌底、床底下钻,多数人则躲进“观音山”防空洞,四处还可看到“防空壕”。尤其使人难忘日本敌机五次轰炸屯溪的惨景。据休宁县志记载:民国28年(1939年7月22日上午8时许),五架日本侵华飞机从安庆方向窜入屯溪上空,投弹25枚,屯溪下街头、汽车站、皖南招待所、私立毕梦飞医院、尼姑坟、枫树底、西镇街、黎阳街等多处中弹起火。其中尼姑坟(今滨江西路原“健飞”水运公司码头)沿河水埠的伤亡最大,西镇街被炸得面目全非。因当日是农历六月初六,尼姑坟塝下的埠头挤满浆洗的人,毫无遮挡之处。日机上的机枪对着毫无准备的人群疯狂扫射,有的人拎着满篮衣物倒在血泊中,有的被击落在水中,当时的新安江水被染成了红色。同时日机还空投散发汪精卫对日亲善(《我对中日关系之根本观点及前进目标》)的传单。这次轰炸共炸死市民47人,炸伤100余人。尔后,人们挖壕筑洞进行防空训练,随着防空意识的增强,故而民国29年(1940年)10月10、10月26日、12月18日日机轰炸时,市民的伤亡人数相对减少。据统计,日机对屯溪的五次轰炸共造成61人死亡,130人受伤的恶果。

  四、民国新闻传媒 多体报纸并存

  八年抗战期间,地处皖南抗日后方基地的老屯溪,曾先后办过11种报纸,主要是党、政、军办报,流亡人士办报,上至中央日报,下至省、区地方报。如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政治部主办的《前线日报》、国民党省党部机关报《皖报(屯溪版)》,来头最大当属《中央日报(安徽版)》,它是由国民党中宣部设在屯溪的东南区战地宣传专员办事处主办的,发行面也最广,除皖南、苏南、浙西、赣东北外,还深入到沦陷区中。流亡屯溪人士办过三份报纸,《火炬报》、《长江报(皖刊)》及《中国民报》。《中国民报》是1945年由流亡到屯溪的原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主任委员李寿雍个人筹资创办的。属地方党政办报的,有皖南行署机关报《复兴日报》,在当时的报业中,它的财力人力和发行量仅次于《中央日报(安徽版)》。该报于1938年10月1日在屯溪出版,由国际问题专家宦乡任主笔,报纸内容除中央社电讯稿外,还刊有大都市反战区各战场专稿,集中宣传抗日救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有《皖南新报》于1937年在屯溪下街创刊,同年《徽州晚报》在江西会馆出版,多发地方新闻,尤以社会新闻为多。当时的《中国日报》由省党部皖南办事处主办,阳湖出版。地方党报中还有《新休宁报》和《中华日报》。《新休宁报》为休宁县党部机关报,创刊于1945年6月,社址设在休宁县城,1946年11月迁往屯溪黎阳续办,1947年2月停办。《中华日报》则由国民党屯溪直属党部筹办。

  抗日期间的屯溪多家报社办报方针,均以报道抗日消息为主调,适当报道当地社会、经济、文教动态新闻,也经常发布街头新闻、民间和农村趣事及花边新闻等。《中央日报》等还不定期刊出木刻、漫画等专刊,图文并茂,但少有照片。有上午早报、还有的下午出版。大报对开、小报四开,繁体铅字印刷,报纸大多用的是毛边新闻纸。那时报社记者很少,但他们基本功扎实,日夜忙于捕捉新闻,深入新闻现场,边采、边编、边写当日发稿。有的记者身兼数职,配合典型新闻报道赶写时评文章、短评及社论。当时的各新闻媒体都特别重视报纸的发行和投递工作,特别是报纸零售,每日街市上都可听到动听入耳的童声卖报声。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