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艺术投资

徽派篆刻中的“歙四子”

发布时间:2022-07-25 11:27:57

  到他们的真迹。程芝华的摹作颇得原作风采,遂使世人赖此书一睹四人风貌,“歙四子”的名号也由此叫响。

  程邃(1607—1692年),明末清初篆刻家、书画家。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别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黄海静者,岩寺镇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明亡后,寓居扬州最久。程邃早年曾拜华亭名士陈继儒门下学画。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矛盾丛生,狐朋狗党,狼狈为奸。程邃为人诚实正直,品行端正,崇尚气节,和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大学者朱彝尊等交往甚厚,结为挚友。因议论朝政,曾被迫流寓南京十余年;不与奸臣为伍,险遭陷害。程邃的诗、书、画皆自成一体。诗文有奇气,著有《萧然吟》等诗集;行书、隶书、篆书俱佳,书法不蹈袭古人,尤工八分书,颇负盛名,为明末书法家黄道周所器重。穆倩善作山水,主张以画抒情,曾在一画上题道:“仆性好丘壑,故镌刻之暇,随意挥洒,以泄胸中意态,非敢云能事者也。”他的画,纯用枯笔渴墨,苍茫简远,别具韵味,中年后自成一格,纯用枯笔,干皴中含苍润。黄宾虹评其画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趣。传世作品有康熙十年(1671)为王时敏作《山水图》轴,藏苏州市博物馆。善鉴别,家藏名画、古器甚多,长于金石考证。程邃精篆刻,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徽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作品淳古苍雅,章法严谨,笔意奇古,丰满厚实,形成了苍浑雄劲、恣肆豪放的风格。每作一印必求精到,稍不如意,则磨去重作。歙县博物馆藏有程邃“江东布衣”朱文印一枚,布局匀称,笔势圆转遒劲,古秀苍逸,韵味深厚。程邃在我国篆刻史上起了上承前人、下启来者的作用,为清代的篆刻宗师。

  汪肇龙(1722—1780),原名肇漋,字稚川,号松麓,府城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副榜举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进士不第,于是绝意科举仕途,手不释卷,一心以所学资考据,成为徽派朴学阵营的重要学者。汪肇龙年少时父母双亡,孤苦家贫,十三岁方进学。初习篆刻,很长时间赖以为生。乾隆十七年(1752)从学江永于歙县西溪汪氏不疏园,与金榜、程瑶田、汪梧凤、郑牧、方矩、洪榜并称“江门七子”。其同学诸如金榜、戴震、程瑶田先后皆称誉于当世,而汪肇龙却甘居陋巷,潜心治学不缀。汪肇龙于《尔雅》、《论说》诸书及水经、地志、步算、音韵、名物、器数之学,无不博览涉猎,皆作较为深入的研究,据载,它于尊彝、钟鼎诸古篆,云鸟、蝌蚪之文,寓目能辨,且暗中能手扪而识之,见者誉为古今绝学。对字学研究精深,往往时有新的发现,非寻常篆刻印家可比,时与程邃、巴慰祖、胡唐齐名,并称“歙县四大篆刻名家”,成为清代乾嘉年间徽州印坛上的中坚。曾为汪启淑刻印多方,收入《飞鸿堂印谱》,其中的印作朱文多以小玺及钏鼎款识入印,秀雅多趣;白文取法秦、汉,苍茫浑厚,印风凝重。其著述有《石鼓文考》等。

  巴慰祖(1744—1793),字予籍、子安,号隽堂、晋堂、莲舫,渔梁人。巴慰祖是个多面手,无所不好,亦无所不能。家藏法书名画、金石文字、钟鼎尊彝很多,工篆隶摹印。喜欢仿制古器物,如旧器一般无二致,虽精于鉴赏者,也无法辨伪。又能作画,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皆有逸致,然不耐烦皴染,成幅者少。篆刻浸淫秦汉印章,旁及钟鼎款识,功力深厚。早期印作趋于雅妍细润、端整纯正,晚期印作风貌朴茂古拙。歙县博物馆藏有巴慰祖自刻的“莲舫”铜印一枚,庄严典重,温厚静穆,上密下疏,平稳自然。后人赞他的印章“巧工引手,冥合自然,览之者终日不能穷其趣。”汪肇龙、巴慰祖、胡唐三人中,以巴慰祖声誉最隆,交游也广。董洵与巴慰祖曾在汉上相聚刻印,互有酬往。晚清赵之谦素以篆刻自负,但他对巴慰祖却极为心折。黄宾虹自刻“黄质宾虹”白文印,沙孟海亦称,“风格逼似巴予籍”。

  胡唐(1759—1838年),初名长庚,字西甫,晚号城东老人,歙县县城人。精篆书,善治印,摹秦汉以下至程邃印,皆逼肖入微。印风如其母舅巴慰祖,风格婉约清丽,所著行书边款尤为精绝。1824年,程芝华摹刻“歙四子”的《古蜗篆居印述》行世时,胡唐仍在世,并题“古蜗篆居印述”书名,又作有《古蜗篆居印述序》。程恩泽特别看重胡唐,他在《古蜗篆居印述序》中说:“我歙艺是工者,代有其良。吾宗季子,能作能述,集四贤于一乡。古蔚若程,古琢若巴,古横若汪。唯我胡老,能兼三子之长。”

  从程邃到胡唐,徽州印人沿着追踪秦汉,从钟鼎尊彝款识和玺印形式上吸取营养,在篆刻的创作道路上不断进取,形成了徽派篆刻的独有风格,为中国篆刻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页。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