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区 戴红莲 戴新彪
李白第二次到太平是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的秋季,诗人从秋浦来到陵阳山,登上了石柱山,站在山顶与韩侍御一同遥望黄山。韩侍御,指礼部侍郎韩云卿,在长安与李白相善挚友。在陵阳时韩云卿招待过李白,为答酬韩云卿,李白很想请他同游黄山过隐居生活,但韩公务在身就此分离。什么时候再能相见?李白在这里写下的《至陵阳登石柱山,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一诗中自答道:“何日可携手,遗形入无穷。”别了韩郎,别了陵阳,我要去黄山寻访胡公去了。李白从陵阳过甘棠(唐时无此名,宋才有甘棠,后为太平县城,亦曾为黄山区政府所在地)、经太平县城(古时称桂城)而去黄山脚下。后来有人把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这首诗误认为是李白与赠胡晖一诗同一时间所作。李白到了黄山脚下胡晖的家里就没有再上黄山了,其原因是他这年已经61岁了,况且有病缠身,心想再登黄山但力不从心,如再上黄山只有“乘桥蹑彩虹”,才能实现这个梦想。该诗是李白从太平返回宣城后,遇到温处士回归黄山故作诗相送。此诗用“送”与“归”两字,说明了送诗者不在黄山的原因。诗中不仅再现黄山奇妙无穷的秀丽风光,而且说明了温处士回归黄山白鹅岭是为采灵芝草的原因。可见温处士还懂医学的,也许是位医师,他是晋臣温峤的后代,温峤是建武元年官至中书令。诗中还表达了作者与温处士之间那种亲密的情谊。这首诗文是: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作者在诗中写的是第一次从太平西乡登黄山所看到的景观,又透露了这次到胡晖处的行程路线,是从陵阳方向而来,往太平县的桂城(唐时因满城桂花,称桂城,后改仙源)而去。八月桂花正芳香,诗人用“芳桂”两字即告知了地点又点明了季节。李白来到谭家桥的罗村,拜访早日想见的胡公。
诗人的到来使胡晖感到蓬荜生辉,胡晖杀鸡宰鸭,又捕野兔、捉魚,以最好山珍野味接待这位远方的客人。有多家注释胡晖是黟县人,住该县碧山,此误解是《胡氏宗谱》所引起。李白为胡谱作序,时间是乾元己亥,从李白作序时间与他访胡晖时间刚好相差两年,查胡氏谱是记载有误,但基本吻合。谱中记载:胡是胡满公于陈、子孙以谥为氏。世居咸阳,代有显人为避战乱逃安徽歙县,后又隐居黄山,传至邦公太常迁宏潭(现属黟县)惟公家碧山。还有说是在旌德碧山,甚至说是黄山区新丰乡碧山有胡晖。经考证,邀请李白的胡晖是谭家桥罗村碧山人,他不是一般山民,据太平《胡氏宗谱》记载,他是唐代学士,隋末工部尚书胡裕的后代,是他上代隐居在太平。因为他早就与李白相识,一年前就已相邀李白游黄山时到碧山作客,并说家里养着白鹇,李白听后很高兴。他喜欢白鹇,求胡晖白鹇送他,主人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况且胡晖在邀请帖子里已许诺送鹇给他,于是胡晖选择体形优美的白鹇送给了李白。正是胡晖的盛情交往,李白赠诗胡公,在《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中极力赞美白鹇高洁纯美,超脱不凡,表现了自己厌恶当时社会的污浊流俗与渴求纯洁清新的心情,同时也表露了他与胡晖以诗鸟互赠的真挚情谊。这首赠诗后来载入太平《胡氏宗谱》,历代《太平县志》都已载录,随后也流传开来,成了唐诗的经典作。
李白在罗村期间,独自一人游玩了村中不远的碧山,写下了《山中问答》一诗。此诗有人说是诗人带着悠悠山水之乐情怀,还有的评为是怀着悲凉心境,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将诗文全抄供各家评论。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在罗村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要返回当涂了,他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胡晖辞行,尽管胡晖再三挽留,但他还是谢绝了主人的好意,带着心爱的白鹇离开了罗村向太平桂城方向而去。这次李白不是按原道返回,而是从桂城(即仙源)取水道沿高溪经三门(现在的新明乡三合村)往下去泾县。这条河流古时称高溪,河两岸危石高耸,突兀险峻,河中水流湍急,乱石峥嵘,曲曲折折,如似虎伏起,龙萦盘。诗人坐在船上惊恐不已,有时却显得很有乐趣。当船行到三门滩(现是三合村三门滩村民组)时,李白脱口呼出《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一诗。诗中“何惭七里濑”一句,是把六刺滩的风光与汉代严子陵隐居垂钓的七里濑相比,毫不愧色。李白在三门滩下游看到一处如似泾县桃花潭一样的地方,这里两岸青山碧翠,倒影河中清澈透明,李白在这里观坐,久久不愿离去。他很想隐居在这里,所以他在诗尾表露了“使我欲垂竿”的心情。当时此潭无名,村人请李白为此潭赋名,李白提笔写下了“观绿潭”三个大字。为纪念李白到此一游,村人在青石壁上雕刻了“观绿潭”三个大字,并在潭旁建起太白亭。太平湖建成后,这些宝贵景观已沉入湖底,留给后人的只是美丽的传说。
李白在观绿潭边的村庄小憩后起船而下,划到了麻川的涩滩。这里两岸山高,水急险滩,漁夫和船工掌篙十分不易。李白把这里山高水险情景和漁夫、船工劳作艰苦和不畏艰险的精神都描写了出来,《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就是李白在太平境内最后的一首杰作。从麻川村出发,只要行十多里路就能到达泾县桃花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将又能和汪伦会面了。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