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匾额说辞:通佳章

发布时间:2022-07-04 10:46:14

  □ 吴卫华

  隐藏在街巷的深处,实在是不起眼。乍看之下,顿觉得今人该感到惭愧。“通佳章”,这幅匾额被石灰水涂抹遮掩着,不易被发现啊。

  经年的岁月,怕早已经被忘却。问及房屋的主人,这存留在门坊上方的匾额出自何人,他只是遗憾地告诉我,这样的匾额,真的少有。拆除的老屋,或许还有匹配的匾额,可是已经不见了踪迹。

  “佳章”,当与读书做文章相关。乡村人对文化很重视,写得一手好文章,那是文曲星下凡。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古老的徽州人,要不断改变自身的命运,得付出足够的努力。明清时期为什么能达到鼎盛?仅仅依赖着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士农工商,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岁月,先天的地位差别,让徽州的商人吃尽苦头。

  改变命运从自身抓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了经济实力的徽州人,认识到光宗耀祖必须登堂入室。培养子孙后代读书,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

  千百年来的徽州人,走南闯北积累的人生经验,足以让他们明白,文化让一个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读书人,让人尊重。“佳章写怀抱,一读宽百忧。”古老的徽州,地理位置偏僻没有阻挠他们追求幸福生活。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那是历史;“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造化。走出去的徽州人,不仅仅只是会拨弄算盘,精打细算。他们的后代同样能写得一篇好文章,赢得了天下的赞誉。徽州很多的有识之士,为了培养后代读书,即使寄籍他乡,也在所不惜。明清时期,徽州是状元之乡。黟县,虽没有出过状元,那也是: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青史留名,也不乏其人。这些立意深刻匾额,足见古老的徽州,重视文化的程度。

  岁月掩盖不了曾经的繁华。“通佳章”,这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子孙后代的劝勉。锦绣佳章里,芝兰秀句开。学得文武师,货与帝王家。这些商人灵巧机警,经商是维系家族繁衍的资本,而读书入仕,可以为经商取得畅行天下的通行证。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功名,不过儒家以德治天下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和”气生财。生活经验不足,读书来弥补。年幼出外谋生的徽州人,终老还乡,也还处处思量后人的未来。即使是那些获取功名的商贾,退而思,不断谋划。儒商,通佳章,理所当然了。

  如今,岁月流年。文化的自信,是新时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走在这些角落,抬头的瞬间,瞧见的这些质地不一的匾额时,我们理当多思量。通佳章,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集中表现。古人尚且如此,而今的我们更应该重视。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