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徽州石板路

发布时间:2022-08-29 11:23:14

  □ 休宁 韩文杰

  散落山野田畴的一块块“黟县青”石板犹如一个个顽劣的小调皮,叫徽州老石匠开开脸、排排队,敲敲打打,垫补垫补一拾掇,便梳理出一条条光洁亮丽的石板路。她们或穿梭于乡村巷弄,或飘舞于高山之巅,或逶迤于江河之畔,穿缀起星星点点的徽州村落。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程朱故里徽州,人们对修路造桥总是积极踊跃的,但凡村镇之间的主干道,人们会多方筹资修砌得宽敞亮堂。许多跨界省道、县道更是不乏当地富商巨贾一掷千金捐资倡建甚至独资兴建。在“世界双遗产”黄山之巅,“开道之祖”普门率领众僧众开凿“人字瀑-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旅游经典线路的号子声响彻17世纪之初黄山的千峰万壑,工匠们的坚忍与智慧至今仍让人唏嘘不已,叹为观止。而在徽州盆地通往外界的无数山巅岭头,历朝历代又有多少徽匠们肩挑背驮、挥汗如雨,用血肉之躯换来世世代代的平坦与安稳。

  每一块条石都要上凿精雕细琢,打理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就像理学要求人们做人要刚正耿直有原则一样。石板路铺设之初,细心的老石匠会在陡坡处雕琢些横纹以防行人滑倒,但历经风吹雨打,岁月的层层剥蚀,石板路亦如玉器表层的包浆一样圆润滑熟,幽冷沉静。

  水口亭是石板路上一个个情感的驿站。乡亲们送别亲朋好友多以此为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曲《雨霖铃》犹如一枚温婉的千千结,绾起了亲人间欲语还休、千叮咛万嘱咐的脉脉温情。徽州水口亭多掩映在蓊蓊郁郁、苍藤拂拂的水口林下,为热恋中的情侣平添几许柔情,几许浪漫。

  石拱桥是石板路上一道道绮丽的彩虹。徽州乡俗里,修路造桥类公益事业和农户自家的事一般隆重,开工要喝开工酒,竣工要喝圆工酒,搞得热闹而喜庆。相传新桥竣工这一天,旁人需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不然,造桥师傅在合上最后一块桥头石时,会口念咒语,旁人不凑巧看见了,不久后就会死去做桥神,守护着石桥不被破坏。徽州每一座正儿八经的石桥,都有一位桥神。

  路边亭是石板路上一口口乡俗的奶酪。几条山路交汇的交通枢纽或半山腰有一股清泉,乡亲们往往会就地取材挖山凿石垒砌一座亭。过往商旅走亲访友、本地人打柴伐木累了,可以进亭休憩一下,喝口山泉水解解渴。

  程朱故里社会各阶层等级森严繁缛,许多社会地位卑贱的人甚至连本家祠堂都不让进。唯石板路是阡陌交通、四通八达的,纵然是权倾朝野的高官、腰缠万贯的富贾把屋宇建造得金碧辉煌,从前厅到后院伸延而出的依然是石板路,与蓬荜门、土墙屋相互串联,演绎了徽州版的“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封建人际关系体系里的尊卑贵贱,总算在这里看到些许温情。

  徜徉在高官富贾迭出的徽州古村落石板路上,每每大饱眼福。我曾在鹤城乡樟源里见识了一座别开生面的徽商古宅,石板路穿家过户直通屋后与檐口齐平,建在高高的石磅上的后花园,石栏石板,玲珑秀气,堪称袖珍版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行走乡村,青瓦白墙编织的钢琴上,一块块青石板亦如一个个参差的琴键,踩着虚空的地方铮然作响,原来是条暗渠,缘流而行,曲径通幽,一方方方正正的鱼塘赫然在目。在新安源头田里村,我更看见了鱼塘建在天井里,主人足不出户就可见鳞鳞游鱼,优哉游哉,赏心悦目。

  如果说官道、驿道是一曲曲庄重典雅的交响乐,那么散落于河塝山脚的乡间小道便是一支支散漫抒情的田园牧歌,她们由支离破碎、俯拾即是的零散石片甚或扁平的鹅卵石穿缀而成,弯弯曲曲伸延进林场茶园、大山的每一个皱褶里。1995年寒假,我从休宁县鹤城乡牌楼下翻山越岭去祁门县祁红乡同学家玩,不想折返时在半山腰迷路了。正在左寻右觅不知所措时,蓦地,草丛中几枚歪歪扭扭、稀稀拉拉的乱石映入眼帘。凭直觉,这是一条乡间石板路的末端,心急火燎地顺着走下去,果然,山路左曲右拐,前头缕缕炊烟下马头墙的翘角跃然入目……哦,多情的乡间石板路,多像暗夜中的一盏盏指路灯,多少肩挑背驮的乡亲们七拐八折走尽坑坑洼洼的土路,一脚迈入你的襟怀,仿佛触摸到了家的脉搏,会不约而同地相互招呼一句:来,歇口气吧,家就在眼前了……给人无限遐思与怀想。

  在我的家乡流口山区,人们对石板路的感情尤深。在上世纪食不果腹的五六十年代,正是仰赖和盛产稻米的江西省浮梁县、婺源县一山之隔有石板路纵横交织地利之便,挑去一担担沉甸甸的箬叶,换回一担担白花花的大米……蜿蜒在皖赣边界莽莽丛林里的一条条石板路嗬,多像一条条生命的脐带,救家乡人民于水火。数十年过去了,乡亲们至今一说起“糠皮岭”、“虎头冈”、“火车岭”仍倍觉温馨和亲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天,随着公路网的升级改造,一条条石板路或湮灭在公路下,或荒芜于野草中,但石板路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个老徽州的记忆里。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