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黄帝之山”远古来(三)

发布时间:2022-09-02 09:57:05

  □ 屯溪 吴顺辉

  “黄帝之山”自古流传——史籍遗存彰显黄帝之缘

  在现今黄山市境域特别是黄山及其脚下周边地带,留存有大量的有关黄帝的历史文化和遗存遗迹,许多文献典籍也记载了黄帝在黄山炼丹得道之说。这些生动而丰富的历史典籍、诗文、古迹遗存以及传统民俗,充分彰显了黄山与黄帝的渊源,反证了“黄山”为“黄帝之山”的这一历史人文现象的存在。

  辞书典籍记载“黄帝之山”。清《四库全书》载:“黄山在徽州府西北百三十里,旧名黟山,唐改今名。世传黄帝与容成子、浮邱公炼药於此,故有浮邱、容成诸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黄海》·六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汉语大词典》载:“黄山,著名游览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跨歙、黟、休宁等县。古名黟山,唐改今名。相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尝合丹于此,故名。”(《汉语大词典》下册第7527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缩印本。)《汉典》引证注释云:“山名。著名游览胜地。跨歙、黟、休宁等县。古名黟山,唐改今名。相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尝合丹于此,故名。”这些最权威的辞书字典记载显示,黄山之名是来源于黄帝在此炼丹的。《明一统志·卷十五·宁国府》载:“黄山,太平县南三十里,昔黄帝与浮丘仙人炼丹于此。”《明一统志·卷十六》载:“黄山旧名黟山。唐天宝末改今名。世传黄帝尝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此。”嘉庆《太平县志》卷二载:“黄山唐天宝以前曰黟山。《神仙传》云,轩辕因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于此,故又名黄山。”近代许世英《黄山建设之意义》文载:“黄山古名黟山。唐天宝六年,因《周书异记》轩辕黄帝从容成子、浮丘公同游于此,得道上升之说,敕易今名。”诸如此类古书典籍记载证明,黄帝来黄山炼丹升天、黄山因黄帝而名是明确无误的。可见“黄帝之山”雅誉自古流传可谓不虚。

  古代诗文彰显“黄帝之山”。在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关黄帝在黄山得道羽化升天的描述记载。这就从文学的角度论证了黄山乃“黄帝之山”的雅说并非空穴来风。从唐诗看,李白在其游历黄山所写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和《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诗中,分别有“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等诗句。释岛云在《望黄山诸峰》和《白龙潭》诗中,分别有“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和“轩皇曾向此,金鼎炼丹还”等诗句。从宋诗看,范成大《浮丘亭》诗云:“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碧城栏槛偃双旌,笑挹浮丘为坐客。”“云中仙驭参差是,肯为使君乘兴来?”“我亦从公负丹鼎,来斸砂床汲汤井。”蒋时中《黄山观》诗云:“黄鹤山中黄鹤观,黄鹤仙人此修炼。功成羽化归丹丘,环佩珊珊度遥汉。昔闻有鸟名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仙人一去不复返,长松落雪秋霏霏。”鲁宗道《登黄山》诗云:“三十六峰凝翠霭,数千余仞锁岚烟。轩皇去后无消息,白鹿青牛何处眠。”凌唐佐《黄山汤泉》诗云:“浮丘与轩帝,仙迹可追寻”。从明诗看,明代地理制图学家罗洪先游察黄山,题汤院壁诗云:“何年何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欲起轩辕问九鼎,道衣重侍玉虚君。”从清诗看,清帝乾隆在他御题的“黄山三十六峰”诗中,不仅写了轩辕黄帝在黄山炼丹升天,还分别写了浮丘公、容成子。《轩辕峰》云:“峰顶芝光紫,峰腰松影碧。是处岂崆峒,驻有轩辕迹”。《朱砂峰》云:“轩辕昔慕道,敝屣衮冕华。至今第四峰,犹闻涌丹砂。”《青鸾峰》云:“轩轩振羽翰,凝望何时翥。疑驾帝车来,到此不飞去。”《掷钵峰》云:“仙僧掷钵去,钵留不能举”。《炼丹峰》云:“仙人炼丹处,孤峰天与齐。丹成久仙去,空自余刀圭。”《容成峰》云:“我已识容成,容成不识我。以此例学仙,不及劫余火。”《老人峰》云:“何来醉仙人,卓立九秋清。似盻浮丘子,排空驾鹤征。”以上各朝代的诗文,均说明了黄帝与黄山的不解之缘。

  遗存遗迹反证“黄帝之山”。黄山方圆八百里,至今存在许多有关黄帝在此修炼得道的遗址、遗迹、遗存。这些打上历史传统文化烙印的“符号”,客观实在地反证着黄帝之于黄山的存在。山峰峡谷方面,有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炼丹台、天都峰、黄帝源等地名,都与黄帝及浮丘、容成子炼丹的故事有关。遗址遗迹方面,有轩辕古刹、轩辕行宫、炼丹潭、丹井、鼎湖、黄帝坐处、黄帝采芝处(紫芝源)、采药源、晒药坪(如大战岭、跑马岗、天马坞)等。天台古庵址是黄帝卧像之地,鼎湖传为黄帝铸鼎炼丹之所及乘龙升天之地,石仙室传为黄帝游息之所。轩辕古刹即为轩辕宫,也称黄帝宫,后来被改为祥符寺,遗址位于黄山脚下,石刻碑记记载轩辕古刹建于晋代,其后遭毁。马川河畔的上古祭祀崇庙遗址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黄帝天位”的石雕头像。此外,仙源、甘棠一带还有祭祀轩辕黄帝的“轩辕车会”。相传轩辕黄帝来到江南的楚蛮之地——黄山一带时,带来了中原先进的造车技术和农事经验,当地人为了铭记轩辕的功德,即以古朴的“车公”庙会来纪念他,至今“轩辕车会”仍在流行。此类等等,生动地反映了黄帝文化对当地极为深远的影响。

  如今,现代的人们已远离黄帝时代数千年、离唐玄宗敕名“黄山”千余年了,而黄帝留在这里的故事、传说一直没间断过。相反地,黄帝与黄山的“神奇际会”,仍将会在历史和岁月的烟云里,继续延续着“黄帝之山”这一美丽的传说……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