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艺术投资

徽州民歌“滚声——哈哈腔”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2-08-12 16:49:50

□歙县  徽声

徽州歌谣《渔梁坝唱哈哈》中唱道:“渔梁坝水哗啦啦,乐童嬉戏打水花;彩石飘到水中央,蹦蹦跳跳似金瓜;迎来神龙飞舞呀,歌仙坝上唱哈哈。”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的重视、挖掘、抢救、保护,各地原生态民歌如雨后春笋,纷纷登场亮相,展示在各大媒体和舞台上。安徽省徽州原生态民歌的特色唱腔“滚声——哈哈腔”枯木逢春。

2008年,徽州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民歌大放异彩,尤其是“滚声——哈哈腔”更是如鱼得水,活跃在媒体广播电视中,活跃在国家级的大型文艺晚会上。

徽州民歌“滚声——哈哈腔”古时徽州方言音韵称“花花腔”,也称“笑笑腔”,在古代官话中称之为“哈哈腔”。顾名思义,当时官话流传为“滚声——哈哈腔”。这种唱腔,在徽州民歌有衬词的民歌里,要求演唱者嗓音高亢、明亮、甜美、纯净,气息流畅,热情奔放,尤其到歌曲结尾处,哈哈腔翻倍延长,更为本歌添姿增色,锦上添花。它是徽州民歌演唱中最古老的徽韵特色声腔,风格独特,历史久远,耐人寻味……

据渔梁老戏迷巴端友口述:自从有了渔梁坝后,练江水冲下坝时的哗哗水浪声,上坝妇女们洗衣服的啪啪棒槌声,孩童们在坝边玩时哈哈嘿嘿的嬉笑声,船工们在河边背纤时哟呵呵的劳动号子声,坝上坝下热闹非凡,浪花声、棒槌声、嬉笑声、劳动号子声,融为一体,千韵万声,先人们把它汇成了优美的歌声,进而产生了在渔梁坝一带的徽韵特色唱法“滚声——哈哈腔”。

它具有久远的历史内涵和特定的地域音韵声腔特色。

传唱的老人们说,“滚声——哈哈腔”盛传在元、明朝。然而明朝戏曲在各地兴起,明朝中期徽州民歌哈哈腔被吸进徽戏、青阳腔等地方戏曲中。明朝徽商盛行全国,哈哈腔随徽商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徽商歌迷、戏迷们把徽州的民歌、徽戏唱到四面八方,被融入渗透在其它戏剧的唱腔中,成为南北方多种戏曲演唱、表演的特色招数。徽腔“滚声——哈哈腔”(花花腔、笑笑腔)影响显著、深远。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徽戏、京戏等戏剧的盛行,徽州民歌渐渐被冲淡,尤其是古老的徽腔徽调特色唱腔“滚声——哈哈腔”更是被人们隔代遗忘,濒临失传,微少的传唱者巴端友、毛爱香、巴晓霞等已先后去世,现仅有的“滚声——哈哈腔”传承者、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2011年首次把徽州民歌“滚声——哈哈腔”唱响在首届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展演的大型晚会上,得到了专家、领导们的赞赏,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几十个少数民族歌手的青睐,纷纷讨教学唱。

近些年来,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先后将徽州民歌“滚声——哈哈腔”唱响在中央电视台、四川、湖北、山西、安徽等电视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电台、合肥交通台等,她大力宣传、推广、传播徽州原生态民歌,尤其力推“滚声——哈哈腔”,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喜爱。操明花不但把徽州民歌唱响在全国大舞台上,而且还义务传承至黄山市艺术团等单位,尤其传承至黄山市八所大、中、小学校园,即: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省行知学校、黄山学院、徽州师范、歙县中学、黄山学校、黄山育才学校、歙县城关小学、歙县行知小学,数千名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学唱徽州民歌。

这真是枯木逢春有生命,柳暗花明又一村。愿徽州原生态民歌的独特唱腔“滚声——哈哈腔”发扬光大。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