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江南大儒汪宗沂

发布时间:2022-08-05 11:20:16

  □歙县 邵宝振

  汪宗沂(1837~1906年),初名恩沂,字仲伊,号咏村,晚号弢庐,歙县西溪人(今属郑村)。他是清末一位有影响的学者、教育家。著名学者、徽学专家汪世清赞誉他:“博学多能,学兼宋汉,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儒家。”

  汪宗沂出身于西溪的儒商之家,具有良好的家学渊源。且汪宗沂谦虚好学,他先求学于歙县槐塘的程可山、后拜江西临川的李联琇、江苏仪征的刘文淇、安徽桐城的方宗诚为师。李联琇(1820~1878年),字季莹,号小湖,江西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人,清代诗人、学者。他学识渊博,凡天文舆地、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琐闲轶事、考证解释等均有独到的见解。曾国藩多次举荐他,但他坚辞不出,一心教学和著述。刘文淇(1789~1854年),江苏仪征人。受学于其舅父凌曙,年方十八岁,即开门授徒,且教且学,在学术上卓有成效,治经遵从徽派朴学之方。方宗诚(1818~1888年),字存之,号柏堂,安徽桐城人。清代学者,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学宗程朱,建正谊讲舍、敬义书院,集诸生会讲,从游甚众。所以,汪宗沂所学甚广,眼界开阔。经学、汉学、宋学,无不广泛涉及,并且在游学之时,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学有所得则赋之于文。

  光绪二年(1876年),汪宗沂乡试中举后,他又拜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为师。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翁同龢对汪宗沂的学问、才干极为赞赏,称之为“命世才”(著名于当世的杰出人才),并且之间以先生称呼,而不用师弟礼。

  汪宗沂无意于仕途,早年,曾国藩见其文章,认为可造就,曾留在身边读书深造。光绪六年(1880年),汪宗沂进士登第,被分到山西任知县,但他告病归隐。光绪九年(1883年)南直隶总督李鸿章聘其为幕僚,居五年而未能施展抱负,遂辞归。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安徽学政举荐其学行优等,赐五品卿衔。且汪宗沂为王茂荫的乘龙快婿,有名师指点,名臣提携,如果专注仕途也当有所作为。

  汪宗沂的一生专注于教书兴学,他先后主讲于芜湖中江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等,晚年在家开馆授徒。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受徽宁池太广道台袁爽秋的聘请,出任中江书院山长(书院的负责人)。中江书院创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同治二年(1863年)于书院旧址建鸠江书院,光绪元年(1875)复名为中江书院。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清顺治九年(1652年)创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为安徽大学堂。“敬敷”一词,语出《尚书》,意思是恭敬地布施教化。紫阳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它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同受康熙皇帝钦赐“学达性天”匾额,此后乾隆皇帝又赐“道脉薪传”之匾,以褒奖书院传承程朱理学的贡献。汪宗沂所执掌的三所书院在当时都是赫赫有名的书院,培养了大批的学者。而且他在教学上采用分斋制,即分经义、治事两斋,一方面注重理论教学,一方面注重实践学习。他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书院的学习氛围为之大变。

  由于祖屋“不疏园”毁于咸同兵燹,晚年汪宗沂回到西溪,在“不疏园”的遗址上建造了“韬庐”,取韬光养晦之意。内有抱冲亭、芙蓉池、梅坪、云起石、嘉雨轩等胜景,步入其间,曲径通幽,甚是清雅。汪宗沂有诗描述:“家住西溪上,遥峰紫翠来。屋将南涧绕,门对北山开。扫叶晴逾积,敲诗雨晴催。诗中应有画,结构亦蓬莱。”其中藕溪楼富藏古籍,辑易轩为其研读、著作之所。汪宗沂在这里开馆授徒,其时黄宾虹、许承尧及他的儿子汪福熙、汪鞠友在此就读。汪宗沂在故里闲时舞剑谈兵,著书立说。他为人风趣幽默,自称“天都老少年”。笔者曾见过他的一张照片,一身劲装,手中宝剑指地,头戴礼帽,长髯飘飘,甚是潇洒。

  汪宗沂是徽派朴学后期的重要学者。他少年时喜好经世之学,壮年喜好谈论兵书,晚年喜好论道家言。生平治学十分广泛,于经、礼、兵、农、乐等都有涉及,且学有所得,成就卓然,著述多达数十种。经学方面,著有《周易学统》、《尚书今古文辑佚》、《诗说》、《诗经读本》、《逸礼大义论》、《孟子释疑》、《礼乐一贯录》、《黄庭经注》、《十翼逸文》等;古典音乐方面,著有《管乐元音谱》、《声谱》、《汉魏三调乐府诗谱》、《金元十五调南北曲谱》等;军事方面辑有《三家兵法》、《三湘兵法》、《太公兵法逸文》、《武侯八阵兵法辑略》、《卫公兵法辑本》等;医学方面,因父亲久病而研习医术,撰成《杂病论辑逸》1卷。地方志方面,纂成《庐州府志》100卷;诗文集《黄海前游集》等。

  但汪宗沂并不是一个掉书袋的迂夫子,文弱儒生,他致力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衢州暴动,邑中蠢动,汪宗沂招募乡兵百人,日居僧寺操练,以备不测。他还从浙西购入桑苗数百株劝乡人栽种,发展蚕桑,农民大得其利。这些在旧式的文人中却是不可多得的。因此,汪宗沂一门,才俊辈出,儿子汪律本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孙子汪采白是近代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