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 |
2004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完成2959.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200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04.33亿元,增长5.6%,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314.19亿元,增长15.0%,对GDP增长的贡献为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96亿元,增长10.7%,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9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0.4∶43.4∶36.2调整为20.4∶44.4∶35.2。 |
贫困人口 |
2004年净解决13.1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稳定解决了29.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改造、建设了355所乡镇卫生院和500个边疆民族贫困村卫生所;新建24.6万户沼气池、山区农村改灶8.2万户,解决了农村101万人口的饮水困难。筹集资金5.62亿元,65万城市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
扶贫计划 |
实施“五大工程”,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 |
财政收入 |
2004年财政总收入达6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
外贸状况 |
200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 |
外资利用 |
2004年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7个,合同外资3.18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8%。 |
支柱产业 |
云南已形成和正在建设的支柱产业是: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矿产业、旅游业、电力产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云南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0多年来,云南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序,由1980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9年的第18位,以能源、通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一批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兴起。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1999年粮食产量达1300万吨。
在中央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大西南为依托,省会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和边境一线为前沿,面向东南亚和全世界的对外开放格局。
(右为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OP)增长示意图)
199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为16.5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1852家,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从1993年开始,云南省联合中国西南各省区,连续6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云南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通道和前沿。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云南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省现有各种高等学校26所,中学、小学2.7万所,大中小学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4%。现有各类卫生机构6400多个,其中农村卫生院1540多个,人民群众普遍获得了有效的医疗卫生保障,全省有各类科研机构170多个,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员。
云南正从过去的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疆省份,向着中国中等发达省份迈进,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到来 。
来源:云南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