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渊源

云南军都督府出兵四川

发布时间:2008-08-15 13:39:15
    1911年11月,护国运动后,云南全省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响应黄兴等“当前首要任务是迅速出兵援鄂”的号召,云南军都督府决定北伐军出兵四川支援革命。这就是我省历史上著名的滇军援川事件。

  辛亥革命形势危急 黄兴呼吁出兵援鄂

  辛亥革命首先是在武汉爆发,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将军舰开进长江,对革命党人进行威胁。清政府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袁世凯大权在握后,便令北洋军全力打击革命。11月12日汉口失守,革命军被迫退至汉阳,沿襄河布防,战斗至11月27日,汉阳又被攻陷。武昌全城此时也完全处于北洋军炮火的袭击之下,形势万分危急!因此,黄兴等人向各省发出呼吁:“当前首要任务是迅速出兵援鄂”,希望各省“星夜兼程”来援。

  另外,湖北的近邻,四川迟迟未响应武昌起义,那里清王朝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仍陈兵成都、简阳一带,川汉铁路大臣瑞方屯兵川东,钦差大臣傅华嵩、统领凤山、驻藏大臣联豫等又率兵万余人,由雅安向成都进军。面对这些敌人,如果四川还不为革命党人所控制,他们纠集起来东下,对武汉自然形成严重威胁。所以,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大局之危危于鄂,而鄂之危又危于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云南军都督府决定出兵四川。

  云南通过“援蜀案” 拟先伐川再解鄂危

  1911年11月,云南军都督府举行了一次秘密的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援蜀案”。

  会议刚一结束,云南就组建了援川部队,编为“援川第一师”,由云南军都督府军务总长韩国饶为师长。下属两个梯团,以谢汝翼为第一梯团团长,顾品珍协助;以李鸿祥为第二梯团团长。

  1911年11月14日,援川滇军第一梯团从昆明出发,经昭通向四川叙府(今宜宾)前进。不久,援川滇军第二梯团也经贵州威宁、毕节向四川泸州前进,矛头对准赵尔丰,目标是要消灭瑞方;解决四川问题后,再进行北伐,出兵秦晋,以解鄂之危。

  四川形势风云突变 滇军暂滞叙府泸州

  可是,当滇军第一、二梯团先后到达叙府和泸州时,四川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11年11月22日,重庆率先起义,成立了蜀军军政府;11月24日,广安宣布独立,成立蜀北都督府;11月25日,万县宣布独立,成立下东蜀军都督府;同时,泸州亦宣布独立,成立川南军政府;11月27日,成都宣布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大汉军政府;瑞方在资州被杀,入川的清朝鄂军宣布反正,10天后,即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大汉军政府的四川正、副都督蒲殿俊、朱庆澜被迫逃走,尹昌衡、罗伦接任四川正、副都督。

  鉴于四川形势的变化,蔡锷命令滇军入川的一、二梯团停止前进,“暂驻叙泸,协助川中军府,震慑地方,安抚人民,毋庸前进,免起猜疑,”滇军暂滞叙府、泸州一带。

  滇军不涉四川内政 川滇两军关系友好

  此时,四川有人怀疑滇军的入川意图。为了消除疑虑,处理好滇军与川军的关系,蔡锷多次致函成都大汉军政府,表示不干预四川内政。

  另外,蔡锷还命令入川滇军派人赴重庆,与重庆蜀军政府商议双方互助合约。同时规定了蜀军政府请滇军协力维持大局,月给军饷5万两等条款。

  合约强调滇军援川是应重庆蜀军政府之邀的;四川各地独立后,大局未定,滇军进入四川,又是应邀帮助四川“维持大局”。

  应该说双方的关系,这时是友好的。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 援川部队回到昆明

  后来滇军与川军虽然发生过矛盾,甚至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但几经蔡锷与四川当局协商调停后,两军最终决定团结起来,共同北伐。

  1912年3月12日,四川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原定的北伐计划,也因清帝退位,南北暂时统一而停止。滇军援川使命已完成,随即返滇。1912年5月6日,除张子贞率一支部队入黔外,两梯团援川滇军同时返抵昆明。(施律 整理)

生活新报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