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族文化

香格里拉(原"迪庆")历史概况

发布时间:2009-02-03 09:45:50

  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从德钦县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品文物看,约在2300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土著文化。 秦王朝时期,其统治势力已伸到迪庆。汉朝,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郡县。东汉时,迪庆为牦牛羌地。三国蜀汉时期,属云南郡地。隋时为南宁州总管辖。

  唐调露二年(680年),吐蕃在今迪庆境内维西塔城一带设“神川都督”。至元六年间在境内设驿站,属吐蕃诸路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率领的“回回亲军”南下,西路军兀良合台经但当(今中甸)、罗裒间(今维西)并于境内金沙江上“革囊渡江”,后平大理国。公元十四年(1277),设临西县,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巨津州。

  明永乐四年(1406),在今维西县设剌和庄长官司,直属云南木氏染指藏务,经营康区,以迪庆为据点,攻下巴塘、理塘、乡城等到康南地区。这一时期,中甸间称“忠甸”,维西称“你那”,德钦称“阿德酋”。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应达赖喇嘛请求,云贵总督范承勋奏请“准于中甸互市”,“遂设渡江通商贸易”。

  清雍正四年(1726),清政府将迪庆地区划归云南省,设中甸厅;雍正五年(1727)设维西厅(辖阿墩子),设通判。

  千百年来,居住在迪庆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勤劳勇敢,酷爱和平自由,不畏强暴,勇于同一切残暴势力进行顽强斗争。

  早在唐咸通十五年(669),迪庆藏民就抽入“洛金邦”奴隶平民大起义。 

  公元1801年,傈僳族人民不堪忍受清王朝、土司、喇嘛寺的重重压迫剥削,爆发了震惊清王朝的“恒乍绷起义”。 

  清光绪壬年(1905),在德钦爆发了有上万名藏民僧俗及其他民族参加的反帝斗争。

  民国元年(1911),中甸、维西改县,直属云南省腾越道。

  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中甸,贺龙同志赠送了“兴盛番族”的锦幛。

  中共云南省委二届工委和滇西工委分别于1948年两度派中共党员槌湛英到维西建立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

  1949年5月20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7月成立了维西县人民政府。1950年5月中甸和平解放,成立了县人民政府。

  随着德钦也宣布和平解放,仍称德钦设治局,1951年4月建立县一级的德钦藏族自治区,1952年改称德钦县。三县1949年-1957年8月归丽江专员公署领导。

  1957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从建州到1973年的十五年间,迪庆仍由丽江地区代管。

  1973年8月,迪庆成为省直属管理的自治州。

  2001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迪庆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迪庆州为香格里拉地区。"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 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詹姆斯• 希尔顿(James Hilton)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建州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迪庆各族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地完成了和平协商土改,顺利地进行了平叛斗争,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结束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农奴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步入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迪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