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地区历史悠久,是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考古成果表明以今天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还是人类的起源地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八干多年前的洪荒时代,保山先民"蒲缥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创造了独具区域特征的"塘子沟文化"。殷商时代当地土著仆人已向商纳贡,至迟在战国中期,"哀牢夷"在此建立了兴盛一时的奴隶制国家--哀牢国(约前370年)。秦曾设官吏,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不韦县。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设永昌郡,保山古名永昌便由此始。从此这里也就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通商大道--"蜀身毒道"(今称"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
三国时保山归蜀汉益州来降都督辖,西晋属宁州。唐天宝二年(743年)在太保山下始建土城,至今已有1240多年历史。宋大理国时为永昌府。元时保山设永昌三千户所,后改设大理金齿都元帅府,后又改为永昌州、永昌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府、金齿卫。明代的云南,府卫参设、土流并举。其中直隶都司是统管民政和军事的最高机构。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罢府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二年(1523年)重建永昌军民府。嘉靖三年(1524年)将永昌府廓金齿、永昌守御两千户合并,将施甸、凤溪两长官司划入,建立保山县,县名因城池雄踞太保山而得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设永昌军民府,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为永昌府,永昌军民府是云南府中下属政区最多、范围最大的府之一。
民国元年(1911年)撤保山县,设永昌府,次年又裁府改保山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北部归泸水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裁东境并顺宁县一部分新建昌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0年仍设保山县。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划。1963年复置保山专区,又属保山专区。1967年成立保山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成立保山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德宏州军管会撤销,所属县镇划归保山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恢复保山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辖五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保山县改为保山市。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