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鄱阳湖湿地公园

发布时间:2010-05-24 12:57:05

    早就想到鄱阳湖走走。飞天十八子和渔人杰曾多次邀请,近日利用周末成行。驱车数小时,过小镇,穿村庄,来到湖堤上。眼前的湖景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因为到了冬季,湖水干涸了许多,湖面露出了许多滩涂。水道纵横交错,渔船大部分停靠在岸边,渔民们在晒网和整理渔具。远处的绿草滩上少许牛群悠闲地吃着草。我们坐着游艇在河道里慢悠悠地驰向湿地深处,游艇的轰鸣声不时惊起几只白鹤,有时河道中的水鸭也会四处惊散,扑扑扑地在水面上划出好看的水波。游艇有时在河道里搅起混浊的湖泥,水浅的原因。我们时而上岸,扑向一望无际的草甸,时而在纵横交错的河湾里行船。当地人讲:鄱湖是“枯水一线,洪水一片”。

       据载: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在彭蠡泽大举南侵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枭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近年来,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始建设鄱阳湖湿地公园。有关资料报道: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位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境内,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285.0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为351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8%。项目总投资逾100亿元,总体布局主要划分为:一城、七区、两廊:

    “一城”即鄱阳湖文化水城;“七区”即汉池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与保育区、白沙洲自然湿地展示区、珠湖水源湿地保护保育区、青山湖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区、鄱阳湖文化水城管理服务区等,“两廊”即白沙洲景观大堤至长江防洪大堤的绿色廊道和县城、上头湖、青山湖、珠湖之间的蓝色廊道。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的鄱阳湖、河流、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湿地为主体景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极具代表性。湿地公园中有东方白鹳、白鹤、小天鹅、白头鹤、大鸨、红胸黑雁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一到冬天98%的白鹤会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场面非常壮观。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生脊椎动物共计249种,隶属于33目77科,其种数为江西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29.0%。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17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3种,占总数的56.8%。

    鄱阳湖烟波浩淼、气势磅礴。公园内河流众多,水溪蜿蜒,农田纵横,芦苇片片,湖光山色,渔船点点。湿地公园内集湿地文化、候鸟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于一体,形成了融多种风格文化景观为一体的湿地旅游景观。

    目前鄱阳县已开始打造“中国湖城”工程,开展了鄱阳湖湿地公园游,其基础旅游线路的景点依次为“县城—礼恭脑—绿笠峰—竹溪三岛(内青)—小南海—珠湖渔村(周家)—白沙洲—龙吼山(胡家)—长山岛—西山岛。

    尽管现在的湿地公园尚在建设中,可原生态的景观让我们倍感亲切。冬天就要到了,12月中下旬,将有大批候鸟来湖区过冬。届时又是一个拍摄候鸟的好季节。

 

 

主办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