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文化

遂宁游记

发布时间:2011-11-24 13:03:5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逐渐丢弃了学生时代的习惯,若干年来几乎没再写过游记、散文、杂感等,连日记都戒了。这些年来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笔墨所在之处,全为稻梁而谋。策划书、御用文确实做了不少,文笔却萎缩得不行,以前对文字那种长袖善舞的快感,不知什么时候投胎走掉。这次与袁师姐,同随冯师远赴遂宁,由于随行记者蛇MM无法随行,又恐负了诸位师兄弟师姐妹临行前的嘱咐,不得不硬着头皮,将遂宁行事作个流水记录,放在书院纪事版块内,以对大家有所交待。` 

  鸟览遂宁

  先给大家作个概略性的介绍。 

  遂宁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1700余年,史称“东川巨邑”、“川中重镇”。据当地人介绍,遂宁名字的含义是“息乱、安宁”之意,“遂宁”未取前,此地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直到东晋年间,晋将恒温灭掉蜀中非法政权后,念百姓久历战乱之苦,方取名“遂宁”,果真遂宁1700年来几乎没再发生过战乱。 

  在中国的土地上,千余年来无战乱的地方还真不多见,民间和官方充斥的种种“传说”更是使遂宁这个地方充满着神秘、神话、神奇:

  1、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众所周知,北纬30度有着鲜为人知的十分众多的奇景谜团,如金字塔、空中花园、百幕大三角洲、三星堆文明、诺亚方舟﹑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农架等,许多令人无法破解的神秘谜团都聚集在这里。遂宁正好处在这个地带,著名的“中国死海”刚好就在30.1的纬度上,据说与“中东死海”在地下3000米处一脉相承,是真是假无法考证,反正共同的优点都差不多,那就是跳进“海”里确实沉不下去(建议初学游泳的菜鸟们可以首先考虑去死海)。 

  2、亦真亦假的民间传说:遂宁相传为观音故里。至于妙善公主是不是真的出身在这里,有些佛学知识的人心知独明。但是,“观音故里”确非遂宁的自编自导,遂宁与观音在历史上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大宋皇帝敕赐观音玉印、专业的观音道场灵泉寺到观音三姐妹修行的千古民谣,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千年美丽传说不是空穴来风,据传遂宁广德寺主持克幽禅师(唐朝),就是观音菩萨化身再来,只是故事原迹我们无法去考证。另一个传说就是道家八仙之蓝采和,蓝采和到底成没成仙不知道,但蓝氏族人至今仍生活在遂宁某个平静的山村里。 

  3、神奇的宝物:宋代景德镇陶瓷,当初不知是谁千里迢迢运到了遂宁,将其深埋于地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得以重见天日,瓷还是那些瓷,价却是无法想象的天价,仅一葆汤锅大小的瓷器,就价值1亿多。

  另外,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的卓筒井、射洪县“初唐四杰”之首的陈子昂读书台、蓬溪县高峰山著名“道教迷宫”古建筑群高峰寺等,都是遂宁的亮点,明代诗人黄娥、清代名相张船山、著名的禅门大德雪窦从显、夹山祖师的师傅船子和尚等都是遂宁人。可见,遂宁千百年来也算得上是风水宝地。 

  8月17日  高速公路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遂宁的种种神秘引起了我对遂宁风水的兴趣,在袁师姐绕了一段弯路终于急驰在高速公路后,心才渐渐踏实下来,不再担心迷路,若无心事挂上了两侧的山峦。出了成都,视野豁然开阔,两岸青山苍翠,峦头生机盎然,高速公路蜿蜒流淌在堪可入画的秋景,天空时而碧蓝如洗,时而层云尽染,凉风微微爽面。袁师姐认真的开着车,偶尔哼上几声快乐的小调,冯师则兴致勃勃欣赏美景,随机地指点着我所提的风水问题…。   

  明伦、阿来与观音 

  遂宁最近两年的变化相当大,口碑远播天下,经济风生水起,文化事业繁荣,遂宁旅游更是一夜成名,堪称旅游业的“黑马”,这都归功于当地领导班子思想开明、思路活跃。市委市府这次为打造遂宁文化品牌,特别筹划了“文化名人看遂宁”的活动,期望借助“名人效应”再度提升遂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邀请的四大名人分别是:“巴蜀鬼才”魏明伦,知名作家阿来,《西游记》“观音”扮演者左大玢,以及冯师。! 

  我们大约18:10分到达“明星康年”酒店,这是遂宁最好的酒店。下车、签到、领卡后,在电梯间见到了阿来。来先生约40岁上下的年纪,个头不高,身材相当敦实,接近运动员的骨架。庄重严肃的脸上挂着一副眼镜,看人的时候,眼神冷冷地射着,傲然卓立的眸子让人不敢久视。我其实很远就认出了他,从没见过面但熟悉他的照片,他那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是公认的精品。不过,还是暂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吧。 

  “观音菩萨”的扮演者左大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20多年前我还是懵懂少年,就对悟空深鸣不平,对这位常常和我心目中的英雄过意不去的发明紧箍咒的“菩萨”心怀不满。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见到她,一定要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替孙悟空出口气。没想到20多年后真的见到了,“观音”已60多岁,仍不失庄严美丽,皮肤白皙,看起来只有50岁左右,对任何人都是一副和蔼慈爱的笑容,走起路来腰板挺直,身手敏捷矫健,气质非常优雅。第一次见到,就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魏先生最后一个到达,让人诧异的是他的海拔,和他的名气不成比例。魏先生的眼形细长清秀,这大概是他文途坦荡的原因,不过这类人往往脾性执拗,他能在边陲之地能以川剧本起家,成就今日响当当“鬼才”之名,应当归功于此。

  (网友2007-10-22)

主办单位:遂宁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