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佛教信众中,普遍认可的观音故里有两个。一是南海普陀,二是四川遂宁。这两个“观音故里”东西呼应,既丰富了中国佛教的内涵,又推动了两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西部观音民俗文化旅游之乡的遂宁市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观音故里的广德、灵泉两大风景区每年仅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庙会,就接待海内外游客和香客100多万人次。
4月17日,千年皇家禅林广德寺首次将该寺收藏了993年的一枚皇帝敕赐的观音玉印,武装押运到遂宁市宋瓷博物馆,与国宝宋瓷荷叶盖罐、蓝采和族谱等三大稀世珍宝一道,向市民及游客展出。三大珍宝将在5月7日旅游黄金周结束后,方才回“家”。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遂宁,了解观音玉印和广德寺,记者昨日专程赶到位于遂宁城西两公里处的省级风景区广德风景区,探访了广德寺“五宝”。
第一禅林梵宫宝刹夺天工
有“西来第一禅林”之称的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松柏掩映的卧龙山麓。古诗云:“翠柏森森掩卧龙,梵宫宝刹夺天工。”广德寺以其20000多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群在西部梵宇中首屈一指。
广德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以“大雄宝殿”为轴心,呈三列纵向分布,从山麓至山顶,共有殿宇九重,亭榭二十六处。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有宋代建筑布局风格。该寺的开山祖师克幽禅师,系唐中宗李哲的孙子,他在唐代历史上是有名的保唐派创始人,深受皇室的器重,该寺也因此先后受到唐、宋、明11个皇帝的敕封。前山门的牌匾上,是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的手笔“西来第一禅林”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广德“五宝”平添神秘色彩
由于是历代封建王朝敕封的皇家禅林,广德寺的“五宝”多与皇家有关。
推开厚重的寺门,广德寺第一宝———明代圣旨坊映入眼帘,镀金的“圣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历代僧侣在寺内11次拜迎皇帝圣旨的地方。由于广德寺的开山祖师克幽,是皇室嫡亲,历朝历代的钦差到该寺宣读圣旨时,都亲自进入寺庙内,因此该寺的圣旨坊建在寺内。这也与国内其他寺庙将圣旨坊建在寺外有极大的区别。现为全省保存最好的一座明代木牌坊。
从圣旨坊上行至大雄宝殿往西拐,一座彩色七级浮屠进入视线,这就是广德寺第二宝———开山祖师克幽的肉身塔济善塔,克幽的佛骨舍利子存放其中,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塔。
往西行数步,进入观音殿,在观音三姐妹佛像后面,有一块保存非常完好的宋碑,又名九龙碑,双龙戏珠下面是唐、宋9个皇帝敕封广德寺的记载。这是第三宝,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九龙碑。
再往上走,进入玉佛殿后,就能看到该寺第四宝———镇山之宝“缅甸玉佛”了。它是该寺一代高僧清福大和尚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独步万里,西去缅甸、印度诸国取经求法时请回来的。
玉佛殿后的藏经阁内,不仅藏有万卷佛门经书,同时还藏有两颗价值连城的皇帝御赐玉印。一颗是宋真宗钦敕广德寺的观音珠宝印,上有“御敕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字样(当时该寺名为广利寺),从这颗玉印也可以看出,宋代的皇帝对遂宁观音的认可。这颗玉印钦赐于公元1011年,据今有近1000年历史了。另一颗则是明神武宗敕赐的广德禅寺玉印。这两颗玉印就是该寺第五宝。
历史与现实只有几步之遥
森森古刹广德寺的东门外,还有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卧龙山公园。
当记者沿着林阴道,漫步到碧波荡漾环抱群山的卧龙湖时,正好碰到一位在此喝茶下棋的遂宁作家。他经常到此休闲,寻找创作灵感。他说:“我每次进入千年皇家禅林广德寺,都能感受厚重的历史沉淀。再进入卧龙山公园,看断桥垂柳倒影依依,在玉莲碧荷中荡舟摇桨,仿佛进入了西子湖畔。草长莺飞时,绦绦垂柳下悠哉品茗;炎炎烈日下,摇桨划舟戏水碧波;天高云淡时,登临万福楼,一览众山小,爬上仿古城墙‘松关夕照’,把酒问青天;衰草满地时,湖边‘陕北窑洞’里品尝烤全羊。这时候,绝对有一种经历千年历史蜕变,享受美好人生的感觉,而我的创作灵感也会像泉水般涌出。”
(四川新闻网 2007-10-22)
主办单位:遂宁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