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文化

遂宁曲艺:传承巴蜀文明 繁荣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12-03-06 08:33:36

  “东川巨邑”“文贤之邦”。这样的历史称谓不仅定位着遂宁这座千年古城清晰的历史影像,也镌刻着巴蜀文明印记中的遂宁文化足迹。

  追寻这种足迹,遂宁曲艺或许是最真实的拓本。

  遂宁民间曲艺传统的源头可上溯到东汉时期。1971年,船山区万金山的东汉岩墓中,发掘出的打鼓说书俑,表明其时遂宁的说唱艺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从汉代至近现代,遂宁曲艺活动绵延不绝。

  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文化遂宁”“文化强市”等奋斗目标,遂宁曲艺人发愤图强,在艺术上勇攀高峰,金钱板《训导》《回娘家》获得中组部、文化部、总政治部、广电总局主办的全国文艺调演金奖;曲艺作品《留守姐妹花》获得“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一等奖;四川清音《广柑甜又香》获得中央电视台少儿曲艺大赛新苗奖;金钱板 《平坟风波》获得四川省首届“剑南春”杯群众曲艺大赛铜奖……

  这些艺术成就的取得,标志着遂宁曲艺艺术水平已经跻身全国前列。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孕育了遂宁丰富多彩的民间曲艺。千百年绵延不绝的民间曲艺表演、保存至今的原生态曲种形式,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遂宁是四川地区民间曲艺重要的繁衍与传播地。遂宁悠久昌盛的曲艺民间文化不仅是巴蜀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灿烂篇章。

  2011年,我市开始申创“中国曲艺之乡”,这也将是我市曲艺文化在新时期发扬光大的难逢之机。站在时代的新起点,遂宁曲艺绽放着时代的风采。

  曲艺繁衍 生生不息

  遂宁的民间曲艺传统,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上溯到东汉时期。1971年,四川省文物局考古队在船山区万金山的东汉岩墓中,发掘出了打鼓说书俑。从汉代陶俑人物表演的手法、身段、表情看,都已具备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清代,在遂宁的“九宫十八庙”,每到庙会期间均竞相邀请驰名艺人演唱各地的戏曲。庙会期间常见“莲花落”“道琴(竹琴)”“评书”“快板”“圣谕”等曲艺活动。

  从汉代至近现代,遂宁曲艺活动绵延不绝。自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蓬溪县创立曲艺戏团“义泰班”后,“洋溪班”“文华班”“书乐戏班”“民盛班”等10多个曲艺(戏曲)社团相继问世,积累曲艺剧目300多个。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遂宁曲艺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拉郎配》《货郎与小姐》《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刘文学》《两把锄头》等。评书、荷叶、金钱板、花鼓等曲艺品种也在各文工团获得发展,为遂宁曲艺走向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曲艺历史悠久,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曲艺的品种不断传入,有的发展、承传,有的演变,有的消亡。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市内流行的主要曲种有16种,其中以唱为主的有清音、扬琴、盘子、车灯、琵琶弹唱、连厢、花鼓、金钱板、荷叶、竹琴等10种;以说为主的有评书(故事)、谐剧(四川方言)、方言相声、相书、善书、快板(刮打板、莲花落、顺口溜、对口词、 三句半)等6种。

  根植民间 薪火相传

  曲艺来自于民间,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曲艺只有与现实生活高度融合,才会永葆鲜活的生命力。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曲艺艺术的观赏需求,我市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联在充分发挥专业艺术院团职能作用的基础上,还积极发展业余曲艺演出队伍。目前,全市各社区、乡镇共设立了上百支业余的民间曲艺演出小分队,这些曲艺演出队以社区、乡镇文化宣传中心为平台,做到了“四有”:有组织、有规章、有场地、有设施(乐器、灯光、音响、布幕等),非常活跃。

  市城区的犀牛文化广场和滨江路黄葛树这两个永久性小舞台,是社区曲艺团队的固定演唱场地,风雨无阻,夜夜不断,“曲艺发烧友”天天都来过把瘾。这些城乡业余曲艺社团平时以就地演唱、自娱自乐、娱乐群众为主。

  各区县均定期举行各类大型曲艺群众文化活动,如船山区组织大型街道游演活动,排演了大型旱船、车车灯、莲厢等曲艺项目,每次旱船、车车灯表演人数达160人,莲厢表演人数达80余人。

  打造品牌 强筋健骨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正是曲艺文化繁荣昌盛最坚实的基础。同样,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也正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食粮的渴求。打造曲艺文化品牌被市委、市政府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战略中谋划,并成为整个社会强筋健骨的巨大力量。

  我市为保护曲艺等在内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成立了遂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保护、传承与弘扬。近年来,积极申报成功了“雷棚评书”“花锣鼓”“坐歌堂”等曲艺类型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确定了传承人,使得大批传统曲艺项目得以沿袭与传播。

  在注重曲艺社会功能的同时,我市还大力拓展其市场化渠道,将曲艺作为全市文化演艺支柱性产业进行重点培养与探索。

  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了遂宁市清音艺术团,该团现有国内优秀演职人员30多人。2010年,由遂宁市清音艺术团与遂宁市杂技团联袂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杂技剧《姊妹观音》在全国巡演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并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演出剧目,在上海演出大获成功,被俄罗斯芭蕾舞团艺术家评价为“中国版的《天鹅湖》”!

  曲艺文化大有作为,曲艺文化方兴未艾。放眼未来,市委、市政府提出: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养20名在全国曲艺界有影响的领军人物,50名在省内曲艺界有影响的骨干人才,5000名业余曲艺理论、创作、演出人才,为我市曲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重点打造大型曲艺杂技剧目《大唐惊艳》《盛世华夏》,大型民俗曲艺川剧《采茶的婆娘烧陶的汉》,精心打磨大型杂技剧《姊妹观音》,积极参加中国艺术节、全国精品舞台剧目工程评选、曲艺牡丹奖等赛事;

  ——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年演出收入上3000万元的骨干曲艺演出团队3个以上。

  作为繁荣与发展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重要血脉,作为保护与传承珍贵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遂宁曲艺将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升一方百姓生活质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姚波)

遂宁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遂宁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