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玉文化

南阳玉文化的历史与地位

发布时间:2012-09-05 16:52:01

  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南阳玉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兴盛规律,对于弘扬中华玉文化精髓,拓展南阳玉文化氛围,振兴南阳经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新石器时代南阳玉文化初繁荣     从旧石器时代“南召猿人”可以看出,远在五十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在南阳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说明。6000年前这里勤劳智慧的古人就开始利用独玉了,玉文化开始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

  二、 奴隶社会南阳玉文化塑辉煌     夏代兼及早商出土 的文化遗址多集中分布在南阳盆地周围。镇平安国古城出土了夏王朝的两枚带孔独玉矿;湖北盘龙城、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独玉戈。安阳商代殷墟遗址出土的755件玉器中有很多是独玉,南阳市十里庙遗址不断出土小件玉器。淅川下寺楚墓出土了大量雕琢精美的玉器;桐柏月河春秋墓也出土了丰富而精致的玉器。最著名的是楚人卞和发现的“和氏璧”

    三、封建社会南阳玉文化呈鼎盛     秦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曰:“宛珠之簪,傅玑之耳,阿缟之衣,锦乡之饰”。汉代玉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张衡《南都赋》中记载:“于显乐都,……其宝利珍宝,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蔺堂,珍馐琅玕,充溢四方,琢雕狎猎,金银琳琅……”,对独玉及玉文化氛围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北魏丽道元《水经注》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南朝陶弘景云:“好玉,出蓝田及日南、南阳”。元代玉料开发仍盛,玉料供给“玉院”,忽必烈命玉匠用独玉琢成了我国玉器史上第一件大作品——“渎山大玉海”。     《镇平县志》记载:“早在宋元时代,玉雕工业由北京、苏州等地传入,民间艺人磨制的玉雕产品,已开始向东南沿海商人出售并转卖海外。

  清代独玉开采仍兴而不衰;工艺日趋精湛,玉器品种更为繁多,玉匠名师巧夺天工,超越百代。光绪县志记载“予山产玉------北居之民,多治玉为生”,说明当时南阳开采、加工玉石十分繁荣,工艺品畅销海内外。

  四、现代南阳玉文化领风骚,新中国成立以后,南阳玉雕产业在全国宝玉石行业中独领风骚。独玉得到了广泛利用,来自全球的百余种玉料落户南阳,玉器琢工精巧,品种繁多,特别是镇平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玉料开采与购销、玉器加工和销售的集散地。

  随着改革开放,南阳玉文化获得了蓬勃发展。对独山玉矿进行了普查和详查,证实为我国独有的优质玉矿基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宝玉石学会,标志着我国玉文化事业在南阳率先鼓起了兴起的大旗;全国著名专家家者齐聚南阳,连续多年举办宝玉石学术交流会,《宝玉石信息》报创刊于南阳宝玉石学会,南阳师院地理系率先开设了《宝玉石鉴赏》课程,并成立了中国玉文化研究中心及玉文化网站,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对玉文化的科学研究、教育与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连续举办了八届“镇平国际玉雕节”和两届“南阳(镇平)国际玉雕节”,使南阳玉文化叫响世界。

主办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