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宛台情缘

台湾原住民在邓州祭祖

发布时间:2012-11-16 10:51:54

两岸高山族永远一家人 数位台湾原住民在邓州祭祖,与南阳台湾村人共话亲情(组图)

图一:南阳台湾村村民热情欢迎亲人

两岸高山族永远一家人 数位台湾原住民在邓州祭祖,与南阳台湾村人共话亲情(组图)

图二:寻亲团参观台湾阁

两岸高山族永远一家人 数位台湾原住民在邓州祭祖,与南阳台湾村人共话亲情(组图)

图三:陈堂飞穿戴邹族女装

两岸高山族永远一家人 数位台湾原住民在邓州祭祖,与南阳台湾村人共话亲情(组图)

图四:寻亲团仔细地翻看着家谱

 
    阅读提示

  “我们的家在阿里山,你们的家在邓州,以前我们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永远都是一家人。”8月24日中午,到邓州寻亲的台湾阿里山原住民一行5人来到了台湾村。海峡两岸的高山族人穿着民族盛装,跳起了舞蹈,唱起了欢歌。

  台湾村张开双臂迎亲人

  欢庆的唢呐吹起来,喜悦的鞭炮响起来。8月24日上午9时,到邓州台湾村寻亲的台湾阿里山邹族(相当于高山族的一个分支)一行5人来到台湾村。一下车,台湾村人就向亲人们表达了他们的热情:5名少女送上鲜花,在到台湾村村口30多米长的道路两旁,上千村民夹道欢迎。

  阿里山邹族长老陈振魁首先看到了村口门楼两边的楹联:“祖启台湾源华夏宗屯邓穰融九州。”

  台湾村村主任代表1900多名高山族同胞和村民致欢迎词。他说:“除了陈姓以外,台湾村还有其他姓氏的邹族同胞以及其他部落的高山族后裔,他们善良勤劳,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与正义感。”他希望海峡两岸的高山族人能以此次寻亲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共同磋商在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新思路,希望客人们能把好的经验留在台湾村,促进台湾村的繁荣和发展。

  9时20分,大家来到了台湾村陈姓高山族始祖依那思罗墓前。

  第一个发现台湾村历史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涂征先生为寻亲团详细介绍了依那思罗的事迹。寻亲团对依那思罗墓虔诚地行了祭拜之礼。

  寻亲团中的3位男性手拿半杯白酒,恭敬地蹲在地上,用食指和拇指从杯中捏出酒,洒在地上,同时口中念念有词。祭奠完后,起身,每人喝一口酒,并热情招呼同来祭奠的陈姓族人和观礼者也喝一口。

  寻亲团成员汪念月说:“我们相信先人依那思罗的灵魂一定会来到这里,这杯酒里有我们祖先的灵气,会给大家带来福气。”

  喝完酒后,寻亲团再次祭拜祖陵,每人手举三支香,未燃的一头对着额头,已燃的一端对着依那思罗墓,默默地祈祷,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躬。

  陈相富老人激动地说:“始祖公、始祖母,你们都看到了吧,我们在台湾的亲人回来和我们见面了,这是在梦里才有的事情啊!”

  陈秀凤女士对记者说:“在阿里山,邹族祭奠祖先时站在灵位前默默祈祷,在灵位前放上一些米酒、水果、饮料等东西就行了,没有跪拜和鞠躬,不烧香。刚才的仪式是阿里山和台湾村的结合,我们入乡随俗,这也算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吧。”

  向高山族小学赠送教材

  10时许,寻亲团来到离台湾村不远的高山族小学参观,并在这里与台湾村附近的其他族别的高山族后裔座谈。

  在高山族小学会议室的黑板上,写着“金秋相约,共赴未来”八个字。汪念月高兴地说:“这话说得太好了,我们今天的聚会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更应该注重以后的联系和发展。”

  在台湾村所在的张庄镇和附近的许河乡还居住着张、许、黄、林、蔡等7个姓氏的高山族后裔,他们的祖先和依那思罗一样,都是随黄廷将军来到邓州的。提起这段历史,大家都唏嘘不已。

  高山族小学的校长张志亚给大家介绍了学校的情况。汪念月给张校长穿上了邹族的传统服装。

  陈秀凤女士把送给高山族小学的礼物拿出来,这是一套学习邹族语言的小学课本和录像带。课本里有邹族语言的发音和普通话的发音相互对照,还有清晰的图例。

  风情园内听其他家族历史

  台湾风情园建在台湾村西边300米处的田野里,是当地几个族别的高山族人共同修建的。

  在风情园的台湾阁里,悬挂着周姓祖先迪摩达奥的画像。寻亲团饶有兴致地一边看一边议论,对邓州高山族后裔颇有研究的涂征先生在一旁充当解说。汪念月说,做梦都想不到在大陆还有这样大规模的高山族后裔,还有这么好的以高山族风情为主题的园子。

  在迪摩达奥墓前,其第十代孙周清选介绍了本族的历史。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和其他相关证明,周姓和许姓是姑表亲,都属于高山族中的布农族。接着,林、蔡等相继介绍了本族的情况。

  寻亲团表示,回到台湾后,将把他们在这里看到的各族后裔的情况告诉给阿里山的族人,希望更多的高山族人能跨越海峡、跨越300多年的历史见到自己的同族人。

  ”阿里山姑娘”格外美

  陈相富老人的家是一个二层小楼,一楼开了个小超市,一家人都住在二楼。陈相富风趣地对寻亲团的亲人们说:“我们家一楼是商业区,二楼是生活区。”

  在二楼正屋,挂着“陈氏世系尊君”的简易族谱,在族谱两边挂着“祖随闽营巢邓州宗承先贤启后世”的楹联。为本次两岸高山族人认亲穿针引线的郑州台资协会副会长吴天玺指着族谱给寻亲团解释说,这个族谱上显示,依那思罗有4个儿子,长子和四子的后裔记述得非常详细,二子和三子回到台湾后没了音讯,下面就没有做任何记录。

  在陈相富的侄子陈朝义的家中,台湾村陈姓族人送给每位台湾亲人一个玉雕帆船。陈相富说:“这既是南阳特产,又是我们的连心船。它连接着我们海峡两岸高山族同胞的心。同时也祝你们一帆风顺。”

  陈宗仁族长拿出了他们从台湾带来的一套漂亮的邹族女装和3套邹族男女都能穿的服装,还有祭祀的光碟,他执意要为陈相富穿上。

  16岁的陈堂飞姑娘被选中穿戴这件全部用手工制作的邹族女装。陈秀凤女士和汪念月的夫人汪庄玉英给陈堂飞穿戴整齐,大家眼中的陈堂飞摇身一变,成了“阿里山的姑娘”。“从来没见过她这么好看过。”她的母亲在一旁热泪盈眶。

  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两岸陈姓族人的兴致越来越高,他们拉起了手,在不大的房间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随着节拍,他们跳了一圈又一圈。5名寻亲团成员激动地唱起了他们来大陆前临时改编的歌:

  我们的家在阿里山你们的家在邓州以前我们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让我们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

  永远都是一家人…………喜庆歌声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家宴喝一杯自酿米酒

  中午,陈相富为寻亲团准备了丰盛的家宴。

  饭前,寻亲团再次斟满酒,走到院子里行祭祀之礼,他们用邹族语虔诚地祈祷。陈秀凤对记者说,每逢族里有大事,他们都要祭祖。

  自酿的米酒斟满,大家举杯祝愿未来的日子更美好。

  酒过三巡,论论辈分。由于邹族以前没有文字,他们不知道自依那思罗以来到底已经传了多少代,根据大致推算,两岸的陈姓族长刚好是同辈人,77岁的陈宗仁与67岁的陈相富以兄弟相称。

  陈堂飞过来敬酒,大家喜欢得不得了。汪念月即兴给她起了个邹族的名字:雅慕依(音),在邹族的语言里,是聪明美丽的意思。

  族谱确认双方一家亲

  下午1时40分,陈相富的孙子陈堂三拿出了自家珍藏的家谱,家谱的编撰年代距今已有168年的时间了。

  族谱是依那思罗的七世孙陈道平编撰的,用毛笔写在宣纸上,30页,每页8行,每行20字。已经破损发黄。

  族谱开篇就说:“大凡天下无论汉番,亦无论官民,人人有根,族族有源焉,故曰唯木有本,深则枝茂,唯水有源,远则流长。”

  寻亲团仔细地翻看着家谱,搜寻着每一个字。当他们在家谱上看到“猫地干社”、“库巴”等字眼时,兴奋地说:“猫地干社是我们祖居的地方,库巴是我们邹族特有的字眼,300年前是指男子训练的会所,现在是族里祭祀的场所,我们和台湾村的陈姓族人是亲人无疑。”

  追忆英雄当年一诺千金

  寻亲团除了和台湾村的族人相聚外,还祭拜他们的祖先依那思罗的上级——黄廷将军。

  300年前,依那思罗为抗击荷兰人而加入郑成功大军。郑成功去世后,他手下的黄廷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率领十万大军归顺朝廷,康熙封其为慕义伯。依那思罗是黄廷的马夫,因黄廷对其曾有救命之恩,他发誓对黄廷“马走人随”,永不负黄廷。黄廷的战马死后,依那思罗将自己的墓穴选在了葬马之地西边150米处。这段历史,台湾村人几乎妇孺皆知。

  下午2时40分,踏着泥泞的田间小路,寻亲团来到了黄廷墓前。他们对黄廷行祭拜之礼,感谢他当年对依那思罗的救命之恩。

  汪念月说:“当我们受到外敌侵略的时候,无论是汉族还是高山族,都奋起反抗,打败了荷兰人。我们邹族为有像祖先这样的勇士而骄傲。我们的祖先为了一诺千金而留在邓州,我们也为他这样重义而骄傲。”记者 乔伟辉 文 平伟 图

来源: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2005年08月报道)

主办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