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城石猴

发布时间:2012-09-07 13:23:17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108万。方城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多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现已发现的有平高台新石器遗址和独树大张庄新石器遗址,方城境内有我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遗址,最早的南水北调工程——襄汉漕渠遗址,如今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县而过,方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使得方城的民间艺术源源流长,方城石猴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方城石猴产于方城县独树镇的砚山铺村,它采用一种黄白色天然石料雕刻成型,再用红、黄、绿、黑四种颜料勾画而成,故又称“画成猴”。方城石猴的形态多样,有单猴、双猴、母子猴、猴背猴等,因石猴和“时候”谐音,小猴骑马寓意为“马上封候”,猴背猴寓意为“辈辈封候”,当地人们把它作为吉祥物或珍藏或相互馈赠。

  方城石猴据传源于宋代,有据可查的可以追朔到清光绪年间,当时的主要代表人物名叫王建奎,后经家族传袭至今,现代表人物王忠义为王建奎的曾孙。

  方城石猴的大小不等,小的3—5公分,大至20多公分,它是工匠们根据石料的形状决定将猴刻成什么样,石猴的形态无需设计,没有图纸也没有现成花样可以模仿,全是雕刻者用“心”刻出来的,它们个个造型古朴、奇特粗犷,刻出的猴子精灵气质,大有呼之欲跳之感,它们个个蕴含着朴拙率真之情,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淳朴的泥土气息。

  方城石猴的传承人王忠义老人,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8年6月,方城石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南阳市文化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