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民歌是西坪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世代相传的口头诗歌。
西坪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南边缘,地处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商南、卢氏、淅川、郧县、西峡五县结合部。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腹心地带。镇域面积257平方公里。汉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95%以上,1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232个村民小组,251个自然村,3.4万多人。
镇内深山、浅山、丘陵、平地并存,其中深山浅山占镇域面积的70%以上。镇内有淇河、峡河、黑漆河三条较大河流,均流经西坪集镇并向南注入淅川丹江。国道209和312在西坪集镇呈十字交汇,宁西铁路穿境而过,并在西坪设立了客、货车站,今年年底即将通车的南阳至西安和即将开工修建 三门峡至十堰高速公路,在西坪集镇均设有出入通道,这里已成为新的交通枢纽。
西坪汉末建村,明中叶成镇,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西坪城。北依山坡,南濒淇河、峡河。寨墙周长约2公里,分置东南西三个城门,所辖地域中华民国属淅川县管辖,设置河南省淅川县第六区西坪区。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一日解放后,归陕西省商南军分区管辖;一九四九年归西峡管辖,建立了西坪区;一九五八年撤区建立了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十月改为乡;一九八六年六月为镇,因镇驻西坪,故名西坪镇。
西坪镜内多险关山隘,自古为屯兵秣马之场所,兵家必争之要地。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处于荆楚文化和三秦文化结合点的西坪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一座小镇,因其独具魅力,奇丽多彩的民歌又一次扬名中原大地。2007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坪民歌榜上有名。
西坪民歌有大对花、小对花、陪郎、留郎、拜年调、绣荷苞、采茶曲、石榴烧火、四六句等调门30多个。蕴藏着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等民歌近千首。西坪民歌流畅明快,富有地域特色、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广受大众喜爱和欢迎。
西坪民歌唱腔以真嗓为主。男声激昂、高亢质朴。女声柔美、酣畅、奔放。既能抒情,又能状物,还能叙事,灵活自如、便于流传。
西坪民歌起源于汉朝,近二千年来绵延不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西坪《彩云舞》、《采茶扑蝶》、《花轿》、《高跷》、《滚挡子》、《鹤蚌舞》、《竹马》等50多种民间艺术的主要内涵。民歌歌手利用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走村串户,唱生活、唱爱情、唱历史。传承历史与文化、科学与生活、劳动与经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树荫下、火炉边、庙会上等人民聚集的场合,西坪民歌爱好者都会大放歌喉,民歌已成为我镇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文化活动形式。在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今天,西坪民歌在我镇乃至豫、鄂、陕三边区域百公里范围内仍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西坪民歌曲调之优美、数量之丰富、思想之深厚、特色之鲜明、比喻之贴切、幻想之奇妙、语言之凝练、构思之奇巧均展现出独有的艺术风彩和魅力,有着传承与发展、研究与利用的重要价值。
2008年6月,西坪民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南阳市文化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