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特色美食

赊店胡辣汤

发布时间:2013-03-15 10:05:31

  深秋的赊店古镇,在一场蒙蒙秋雨过后,变得有几分萧瑟。早起的人们,多已换上了厚厚的冬衣,在瑟瑟的寒风中不由加快了脚步,像被风卷起的树叶,很快地消失在路的尽头。在古镇幽深的小巷中,却是另外一番热闹的景象。长长的青石街面上整齐地摆放了十数张小凳木桌,窄窄的桌凳上挤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色人等。桌凳边上的一个摊位也站满了等待的人群,不时有人大声地说一句:“冷啊,快点给我盛一碗。”摊主是一位三四十岁的妇女,在麻利干活的时候,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嘴里还不停地解释:“先给老人和小孩盛,一会儿就好。”这是一个胡辣汤摊位的真实场景,这胡辣汤是赊店古镇独有的。在我眼中,只有赊店古镇的胡辣汤才有如此的魅力、如此的风格、如此的韵味。

  赊店胡辣汤,起源不可考,大概随赊店成集继而兴起。操此业者,多为回族,摊头挂清真牌以便识之。赊店胡辣汤名气不大,网络资讯如此发达的今日,百度、搜狗也鲜有提及。更难见主流媒体之报道。数年来,走过了大江南北诸多地方,尤其是在西北来回穿越了好几趟,品尝过各地风味不同的胡辣汤,始终找不到自家的这种味道。除却敝帚自珍这种心理之外,真真地替赊店的胡辣汤叫屈,这么好喝的汤,竟然不为人所知,比埋没槽头的千里马更让人惋惜。反思着,或许和赊店胡辣汤别致的做法和极为考究用料有关系,不利于新兴早餐模式的广泛复制和传播。

  古镇因商贸而兴,境内村街多建于明清。居民多由山西移民而来,鼎盛时期四方商贾云集,外来人口众多。镇内最大的少数民族回族就是那时迁徙而来,借古镇天时地利生根发芽。赊店兴盛,源于航运。环绕古镇的潘赵二河当年除水利资源丰富之外,水质也尤为清冽。且潘河多为泥底,赵河多为沙底。因所含矿物质不同,加热后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故赊店民间有:赵河水点豆腐脑,潘河水熬胡辣汤之说。早年间,古镇先民就起早到潘河边挑水熬制胡辣汤。赊店胡辣汤重点在于一个汤字,因经营者多为回族,故熬汤的基料多取自潘赵河边生长的本地牛羊。整架牛羊骨熬出一锅浓浓高汤,即使不加任何作料,已经浓香扑鼻,食欲大增。赊店胡辣汤主料为当地特产——社旗三粉之一的粉皮。社旗三粉曾远销豫鄂陕数省,每逢寒冬腊月,在当地集市只要见到用架子车拉满车粉条叫卖的,不用问就是社旗人。粉皮用红薯淀粉制作而成,富含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纤维,更富含其他谷物所缺乏的赖氨酸,营养价值极高。粉皮经高汤熬制以后,通体透明、肉香四溢、入口即化。所以古镇居民上至百岁老人,下至三岁顽童,对胡辣汤无不喜爱。除粉皮外,胡辣汤中还有肉丁、面筋、海带、豆皮、花生、葱花等食材。如此荤素搭配,营养更为全面。胡辣汤调味品中胡椒不可少,《本草便读》中载:胡椒,能宣能散,开豁胸中寒痰冷气,虽辛热燥散之品,而又极能下气,故食之即觉胸膈开爽。又能治上焦浮热,口齿诸病。胡辣汤得名之胡字,指的便是胡椒。正宗的胡辣汤虽有辣字,但是本汤并不辣,怕辣之人尽可放心。辣椒和米醋放于餐桌之上,食客自取自用。

  是年,当地政府恢复古镇风貌,多少老街旧巷浓妆淡抹重现他日模样。城门高耸,青砖铺地。胡辣汤这一传承数百年的风味小吃不用恢复,就一直保持着原汁原味。木勺瓷碗每天都在迎接食客的光顾。倘若你有机会到赊店古镇来参观游览,在欣赏古镇美景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在离馆堂庙舍不远处的街角,有色味俱佳、回味悠长的胡辣汤等待你的品尝。

  (社旗县民政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