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陶瓷知道

错 拉

发布时间:2013-11-05 08:07:16

  将装了坯件的匣钵分门别类地码放在一定的窑位待烧,重叠成一柱柱、一路路、一码码,横的成排,纵的成行,直至将全窑装满,景德镇俗称“满窑”。

  满窑中,要留“拉”。就是按一定的尺度拉开匣钵柱之间的距离,顶留火路。以柴窑为例,前半部通常排列小器匣钵柱17路;后半部通常排列大器匣钵柱27—29路。前半部的小器匣钵柱左右留拉,前后不留拉;后半部的大器匣钵柱前后左右都要留拉。留了拉,就形成了火的通道,即所谓火路、火道、火栈。再在窑尾砌一根烟囱,对窑内的空气形成拉力,火焰就会流通起来,穿过一排排的匣钵柱,焙烧了坯匣之后直奔烟囱而去。

  双当门(正对着窑门的两根匣钵柱)的拉最宽,三寸多,其余约为一寸半。若无变化的话,那么这些“拉”就成了没遮拦的孔洞,火焰就会像火龙一样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孔洞,冲出烟囱,逃之夭夭。如果那样,窑内就关不住火,就要浪费很多的柴,也不知道何时能够烧成瓷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景德镇人创造了“错拉”的办法。

  何为“错拉”?就是将某一路(排)匣钵柱减少一根,使前后匣钵柱的位置全错列,不对齐,让匣钵柱对着后面的“拉”。比如前半部小器匣钵柱共有17路,第8路便是错拉。错拉如同闸门,目的是擒火,使火焰曲折地前行,不让它径直地从烟囱跑掉。《陶瓷制品烧成》说,“错列,即此排匣钵柱相对于后排的空隙者,它的作用是使火焰在窑内迂缓回旋。”

  不仅如此,在后半部计有27或29路的大器匣钵柱中,还有“节拉”,即按二排、三排或五排错列一次,分节进行。因为后半部的窑温较前半部低,有必要多次采用节拉方法,使火焰更加迂回曲折地缓行,这样窑内才关得住火,易使全窑的瓷器烧熟。

  景德镇有个俗语说:“水往低处流,火往空处钻。”意思是说,窑内的火焰石往空处钻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根据这一客观规律,景德镇人就在满窑中创造了拉、错拉、节拉、半错拉等方法,让火焰均衡地布满全窑,使窑内的高温区、中温区、低温区各尽其能,从而烧出一窑万彩的瓷器来。善于擒火、控火、使火听话,为我所用,景德镇人硬有这种非凡的本领。

 共1页  1 

主办单位:景德镇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