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陶瓷知道

多姿多彩“婴戏图”

发布时间:2013-11-06 09:39:36

  在古代,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被称作“婴戏图”,又称“童趣图”。在历史悠久的中华艺苑里,“婴戏图”因其充溢着童趣而被广泛运用在艺术作品中,比如绘画、刺绣、雕刻、剪纸等,其中瓷画中的婴戏图也不在少数。其内容和色彩十分丰富,且又多姿多彩,有静有动,有孩童聚精会神在斗蟋蟀的,有孩童在玩蹴鞠、踢毽子、跳绳的,更有表现孩童在读书的等等,有的画面甚至还寓有一定的吉祥内涵,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2007年,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拍出了2903.9125万元的高价。此器通体绘16个可爱的娃娃,姿态各异,有的拖车,有的斗蟋蟀,有的骑竹马,有的拜先生,有的结花灯,个个生动传神,活泼可爱。既有青花“大明嘉靖年制”6字楷书款。画面上虽没有激动人心的场景,也没有热闹的活动,但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幅孩童玩耍休息时的场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再加上此对青花盖罐釉色厚润,苏泥勃清料浓重鲜艳带晕散效果,更加呈现出画面上人物的动感,显示出古代艺匠不凡的观察力和高超的瓷画水准。

  至于婴戏图纹的最早起源,目前尚无法确定。但作为一种独特的幼童戏耍装饰图案,收藏界较为普遍地认为婴戏图案运用在瓷绘装饰工艺上起源于唐代青瓷,北宋影青瓷亦见有刻花婴戏大碗,值得一提的是在珍若国宝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却至今尚未发现有婴戏图纹装饰图例。明清两朝,这一特殊的婴戏图纹发展到了鼎盛,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场面热闹,幼童神态各异,所隐藏的寓意也不尽相同。古瓷器中的这些婴戏装饰图纹,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这种民俗心理形成于民俗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绪,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五婴抢冠、麒麟送子、多子多福、百子千孙的图案,成为古陶瓷常见的装饰图纹,这些吉祥的图案寓意都寄托了古人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

 共1页  1 

主办单位:景德镇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