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陶瓷文化

《陶歌》及其作者龚鉽

发布时间:2013-11-14 08:17:47

  《景德镇陶歌》是一部诗集,为清嘉庆、道光时人龚鉽所著。该诗集共收入作者60首诗,全部是记述景德镇窑业的,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艺术、民俗、历史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作者龚鉽字适文,南昌人。据其书自序,他曾于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二年(1814-1817)在浮梁县衙做过4年秘书一类的工作。在此期间,他经常在景德镇办事,留心陶业,与工人聊天,“謁御窑工,探坯房窑户,看满窑辄经日。”天长日久,他交上了不少穷朋友,工人见他平易近人,使得许多烧瓷的艰辛和要领向他倾诉。“二三朋好多土著,为指窑瓷工,皆一一穷其原委。” 龚鉽将这些均写成诗,有100余首。时间当在1817年。后诗稿失散,1823年,龚鉽从友人处复得旧稿,于是从中精选60首,题曰“陶歌”。

  《景德镇陶歌》中的60首诗,每首均无题,全系七言四句,每首诗后均有简短的说明注释,对了解诗的内容有很大的益处。记述景德镇历史的有: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诗后注曰:离镇五里观音阁下有江南雄镇,坊窑业多都昌县人。记述陶瓷工艺的诗有20余首,约占全诗的三分之一。从原料、成型、烧成、上釉、彩绘等工艺细节,几乎均有专诗描述,如记述原料的第三首:在山石骨出山泥,水礁春成自上溪。要是高庄称好不,不船连载任分携。

  描述陶瓷艺术的也有几首,有的叙述作者个人的美学观点,有的则描述历史上的名瓷佳作,如第三十九首,记述象声瓷,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观:雕作从来枉作劳,更嗤桃核刻牛毛。圣朝器服惟坚朴,不使矜奇到若曹。

  《景德镇陶歌》及其诗后注释,几乎每首均有研究价值。就像一幅幅连环画,形象而真实地记载了景德镇窑业的历史,其中有些还是他书未载或记载不详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都很有意义,有待于陶瓷史研究者的深入研究。

 共1页  1 

主办单位:景德镇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