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陶瓷知道

锦灰堆陶瓷

发布时间:2015-01-26 08:20:24

  众多的绘画纹样中,有一种较为少见的“什锦屏”。景德镇陶瓷彩绘艺人俗称之为“锦灰堆”,是19世纪后期出现并延续到20世纪中期的一种特别带有市井文化品位的民间绘画纹饰。这种以残破文物片段堆叠构成的画面,纹式细致,表现出市民百姓的一种崇古复旧,追求风雅的审美心态和文化背景。

  “锦灰堆”一词出自元代钱选的《锦灰堆》图卷,文曰“世间弃物,余所不弃,笔之十图,消引日月”。受其影响,历代不少文人画家纷纷作“锦灰堆”画幅,以至陶瓷装饰中也渐成风尚。《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辞典》的纹饰条目中,对“锦灰堆”也介绍说:“瓷器纹饰之一,兴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种繁密的规矩图案画”。

  陶瓷上的锦灰堆表现是“即所谓折枝花果堆四面,明人称之为金盆堆,意为各种名花,瑞果堆集其中,后在锦地上画折枝花,叫锦上添花”。由此可见,陶瓷上锦灰堆的描绘对象是自然生长或农家养殖之物,或瓜果、或花卉,传统意义上的锦灰堆是与文字有关的文化遗存、或竹简古币、或字画拓片。

  随着现代陶艺的崛起,为装饰形式和表现题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撷取领域,锦灰堆成为诸多陶艺家绘制的背景纹饰之一。现代陶艺返璞归真的理念不仅局限于远古的、自然的、朴实的时空,也有文化的追求、历史的追溯、意韵的追索。于是,不少人从“打翻纸篓寻灵感”中得到了启发,在他们的陶艺作品中借鉴了锦灰堆的许多素材和形式,为其作品增添了许多意境和意味。

 共1页  1 

主办单位:景德镇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