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景德镇动态

六大考古成果令人瞩目 我市南窑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4-04-11 13:57:25

  4 月9 日下午,从北京召开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传出喜讯,景德镇南窑遗址以其特有的考古价值令人瞩目,被评为201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景德镇南窑遗址位于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窑山上,是目前我市境内已知的最早窑业遗址。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它的发掘有六大考古成果。成果之一:将世界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了200 年。此前的考古资料显示景德镇最早的瓷业遗存是晚唐五代生产青瓷的湖田窑、黄泥头窑和兰田窑窑址。而此次发掘的唐代景德镇南窑,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烧造时间集中在公元800 至900年之间,距今有1200 多年的历史。成果之二:在3 万平方米的同一个山头上(窑山) 发现了12 条呈扇形分布的龙窑,长度均在60 米以上。表明南窑是我国迄今发现窑炉分布最密集、布局最有规律、瓷业生产组织最严密的唐代窑场。成果之三:发掘出迄今全国最长的唐代龙窑。景德镇南窑龙窑长达78.8 米,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掘的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该龙窑的发现填补了景德镇瓷器烧造窑炉形制最早形态的空白,在江西制瓷业发展史乃至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果之四:最早使用减火坑技术,是晚期分室龙窑的发端。在龙窑窑床中间设立了减火坑,据推测与龙窑长度过长、减缓火焰流速有关,与北宋以后出现的分室龙窑的作用一致,不见于以往的考古发掘。

  成果之五:南窑是唐代青瓷窑场的集大成者。发掘表明,当时的窑业生产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以自身的工艺技术为基础,充分吸纳了长沙窑、洪州窑、越窑、鲁山窑的优点。成果之六:南窑可能是唐代重要的外销瓷器生产基地之一。产品中青釉、酱黑釉腰鼓和器形硕大的大碗器,大碗器口径达40-50 厘米,有可能是为满足西域胡人所需而烧造的,彰显了唐代赣鄱与西域交流频繁的史实。出土了公元800 年前后,随着海上陶瓷之路兴起而出现的标志性器物夹耳盖罐。南窑的夹耳盖罐与1998 年印尼唐代“黑石”号沉船出水的夹耳盖罐相似。表明南窑的部分产品具有外销的可能。(来源:景德镇日报)

 共1页  1 

主办单位:景德镇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