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南阳人文景观

九里山上寻韩信

发布时间:2014-06-11 11:17:33

  十年前就听闻南召县云阳镇南有一山,名九里山,当地流传着很多关于韩信的故事,山上留下诸多韩信遗迹,又说这里是韩信故里。总想去一次寻找寻找韩信,却终未成行。这次去云阳采访,心里的念头又涌起,尽管刚刚下过大雨,山路湿滑,仍决定上山。

  汽车在山间小道上爬行,太阳慵懒地洒在绿叶上,微风一吹,掉落一地的流光剪影,仿佛要穿越时光的沧桑,去追溯流逝的岁月。

  天然之险九里山

  拐一个弯,进入一个村子,村子的尽头就是九里山。村子不大,房子依地势而建,层层叠叠。站在小道上,农家院落一览无遗,几只飞到了屋顶的公鸡,气势轩昂地眺望着远方。走到村子尽头,不知不觉已踏入九里山的范围。前一天刚下过雨,从山上冲下来的石块堆积在山路中央,褐红色的石块棱角分明,形成天然的阶梯,路边的小野花倔强地昂着头,迎着初升的太阳。山路倒也好走。

  向导是云阳镇的一个老师,叫王德春,家就在九里山下,对九里山以及韩信做了多年深入的研究,他怀疑“十面埋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九里山。王德春说,这座山因主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约九里,故称九里山,山不算高,海拔600多米,当地人半个小时就能爬上去。与大曼山、五朵山的山清水秀不同,九里山上树木低矮,荆棘丛生,裸露着嶙峋的岩石,没有灵动的流水陪衬,自然有一种肃穆凄凉之气。穿梭在灌木丛中,长着倒刺的荆条枝枝杈杈地随意延伸,不得不穿上长袖衣,阻挡荆条不经意间的袭击。山爬到一半,一种黑褐色的粗壮的荆棘相互交错布满半个山腰,荆棘很坚韧,用小刀割几下几乎没有损伤,硕大的倒刺布着一层寒霜。王德春说,这样的荆棘丛猎犬都不敢从中穿过,更别说人了,天然的防护措施,作战时能一定程度延缓敌人的攻击。云阳一直是“北扼汝洛,南控荆襄”的重要扼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九里山尤其如此——南有云阳关、北有鲁阳关,关门四周又有九里山寨、太子山寨、关庄寨、罗圈寨等关城拱卫,正因如此,才使九里山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

  韩信寨里寻楚汉

  歇了几歇,穿过一片松树林,豁然开朗。山头之上,一两丈高的寨墙在山顶盘旋一圈,围绕出一片空旷的天地,道观、菜园、水池、连片的野花,俨然一处世外桃源。道观供奉着韩信像,只有52岁的王长明和一位老道守护着韩信寨。“相传韩信曾屯兵于此,这座山因此还叫韩信山。九里山与关山、太子山相对峙,古路宛洛大道穿行其中,至此形成一道口子门——云阳关。云阳关两边山上都有楚长城遗址,是以把守古关门为主的一条完整防御体系。”王德春说,山体多为片岩,随便敲下一块,自然的断裂几近平整,寨墙就用山石筑造。

  寨墙上窄下宽,这样不容易倒塌。较大的寨墙则采取里外砌石、中间填充碎石与土的形式,夯实之后不但坚固,上部的城道还平坦易走。寨墙绵延10余里,将整个山头包围,山顶黑土肥沃,可容纳1000多人自给自足。寨外的歪脖井,深十多米,井壁用石头垒砌,至今有水,王德春说这样的工程只有军队才能完成。墙内每隔一定距离或在城门等重要部位都砌有登城的台阶,与墙内的道路相通,而对城外的人来说,则完全是封闭的。山南侧地势稍下,又一道寨墙将韩信寨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瓮城,易守难攻。南侧悬崖畔的城门连接着一条崎岖的小路,延展到其他山头,除了防守森严的城门外,外部的人很难进入城内。在火药还没有使用的冷兵器时代,在箭矢不足的关键时刻,石块也可起到补充兵器的作用。“韩信庙后,还有一个藏兵洞哩。”不善言辞的老道突然来了一句,里面容百十人不成问题,传说是用来藏兵器用的。

  “十面埋伏除霸王”真的发生在这儿?王德春说,“十面埋伏”一说发生在安徽徐州九里山,也有史学家认为发生在这里。其实,历史上的争议点很多,不管故事发生在哪,都不过是人们出于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尊重罢了。

  代代相传说韩信

  当地人崇拜韩信,不管男女老少都能说上几个韩信的故事,“百花仙子生韩信”“九里山上活埋母”“十面埋伏除霸王”……王长明说,山下有韩信小时候用过的石碾盘。记者一听来了兴趣,要去看看,王长明为难,“不好走,没有路,你一个小姑娘行吗”。见记者执意要去,王长明遂领着记者从九里山南侧城门下了山。沿着崎岖的小路,寻找隐藏在山下的那盘石碾。太阳热辣辣地直晒下来,山路难行,仅容一人行走,稍不注意,很可能滑下山去,下面可是万丈悬崖。老道唱起了平安经,悠悠荡荡飘出好远。老道说,山下有韩信母亲的衣冠冢,“九里山上活埋母”的传说就发生在这个地方。相传,韩信年幼时与母亲住在九里山下,一天夜里,韩信听见有人说这山上有一块风水宝地,栽花插柳立即成活,埋上鸡蛋能孵出小鸡,谁家父母埋在那里,能出王侯将相。第二天一早韩信上山找到了那个地方,果然见到一花一木一小鸡。韩信回家将此事告诉母亲,剪下母亲的一缕头发,一些指甲和母亲的衣服鞋帽等一起埋到那里,起了一个衣冠冢。事后,韩信安顿好母亲,投奔刘邦,得到重用,被刘邦封为齐王。韩母去世后,韩信亲自带兵将母亲遗体安葬在衣冠冢里,并在坟后的山头上修建一座山寨,就是现在的韩信寨。

  从山上到山下,在低矮的树林里转悠了两个多小时,脚上磨出了水泡,对是否能找到石碾盘产生了怀疑。“找到了。”王长明的一声呼喊让我们心里一震。一段破落的石墙下,一个巨大的石碾盘隐藏在荒草丛中。石质斑驳,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霜,风化了的石碾似乎随时都会变成一堆碎石。王长明说,我们这里世代传说这是韩信用过的石碾盘,这道石墙是韩信家的墙基。

  说来奇怪,也就这个地方的茅草长得格外旺盛……

  韩母的衣冠冢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不知在哪,历经千年风霜的石碾盘似乎还在回忆曾经的悠悠时光。

  韩信是否曾生活在这里,这山寨是否就是韩信的屯兵处以及“十面埋伏”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在这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有人人能说上几段的韩信故事和这里的人确信无疑的韩信寨、韩信故里……

  原路返回,再次攀爬,远远望去,山顶上的寨墙那坚硬的身体、优美的曲线渐渐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透着浓浓的古战场气息。忽然想起数年前一部叫《淮阴侯韩信》的电视剧主题曲: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雄赳赳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山埋伏,水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云埋伏,雾埋伏,功臣末路断头颅。疑云疑阵在何处?战场埋伏、官场埋伏、朝廷埋伏、宫廷埋伏……帅才不及帝王术,兵书不如圣诏书。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南阳晚报)

主办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