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景德镇动态

[瓷都故事]景德镇湖北会馆:老建筑凝聚时间的光影

发布时间:2017-07-19 10:51:37

        

 

    在民间,景德镇向来有“四山八坞九条半街,一百零八弄”之说,弄堂众多,居住在老城区的大多是当时的陶瓷工人。由于景德镇在历史上制瓷业兴盛,老城区和里弄也被打上了深深的陶瓷文化烙印。

  景德镇的里弄大多是东西走向,同一条弄堂如果有上下之分,那么东面的称作上弄,西面的称作下弄,而南北向的则被称作横弄。景德镇里弄基本仍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格局,宽窄以挑坯架的宽窄为标准,据说是为了适应陶瓷生产的需要。老城区的建筑类型主要有民居、店铺、会馆、制瓷作坊、窑房等,建筑类型较其他城市更为特殊而且丰富。景德镇老城区的特殊价值也正体现在其整体格局和建筑类型的多样化上,就单栋建筑而言,艺术价值较附近城市要低。

  彭家下弄13号,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有名的湖北会馆,所有江汉襄樊的行商来到景德镇都在此地落脚。穿过悠长的里弄,当走进湖北会馆后,记者看到,门口的壁板上贴着一张文物保护通告,院子里堆满了杂物,整个院子显得破败不堪,很难想象这是一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院子天井里一块年代久远类似井盖的圆形大石上雕刻着古朴厚重的花纹,边上树立着一块湖北会馆的介绍碑,上面刻着湖北会馆的历史以及保护范围。会馆整个建筑呈“目”字形的三进三开间,可惜的是前后堂均已拆毁改建,根本看不出其原来的风貌。只有会馆中心天井部分建筑保存较好,前殿呈高台式,为古代戏台两厢做成开敞栏杆式楼台,屋顶做成飞檐式。柱为方形青石,上端撑以木柱抬梁,楼台驼梁雕刻精美,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繁华情景以及会馆建筑工艺的精湛。

  湖北会馆曾在晚清的时候作为御窑厂宫廷用瓷拣选地,也曾在会馆内开办过“湖北小学”。百年沧桑,而今的会馆虽然主体结构仍然保存得比较完整,但仍敌不过岁月的侵蚀。会馆外墙的青砖开始裸露风化,窑砖所砌的门楼墙体开裂,院内的天井青石板地板开裂严重,馆内的木质结构因为多年的虫蚁侵蚀、洪涝灾害而霉烂损坏。

  在景德镇老城区中,以湖北会馆片区为核心,整体风貌呈现清末民初风格,是此次老城区改造中保留价值最高的片区。这一片区的建筑群大部分为修复,重点保留的建筑为会馆和几栋具有典型景德镇特色的老宅。(来源:景德镇日报)

 

 共1页  1 

主办单位:景德镇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