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的坐垫与废弃的码头

发布时间:2019-08-12 09:09:26

赴台湾参访淡江大学及“驳二”文创特区上饶两岸鹅湖书院文化交流系列稿之四    

  对我而言,淡江大学的图书馆还是有点时尚,感觉整个图书馆有点小资的味道。也许是自己习惯四壁图书一张茶几坐拥书城的环境。对电脑、电子书城占据半壁江山,阅读室无遮无挡亦无余的模样还是有些生疏。所以,当转到有点高度,书架可当作书墙,存放纸质书的阅读区,我便多流连了一会。图书静穆古拙,站立书架上是千年不变的姿态,但阅览室所陈设的椅子则形式多样。特别是几个似佛教和尚打坐模样,圆形的皮质坐垫,如小朋友所玩的泥塑不规则地摊在地上。心中不解是何物,待淡江大学文学系周德良主任告之是可坐、可卧的坐垫时。自己好像觉得听错了。周主任进一步解释,是为了让习惯躺着看书的学生喜欢这里,在这环境中能以他习惯的姿式在此躺着看书。

   让学生在图书馆躺着看书,是创意还是放任。当时心中认为淡江大学真是太放纵学生了。

   回家认真思索许久,椅子与坐垫的区别,坐着与躺着的不同。就图书馆的本质与功能而言,坐着与躺着真的只是外在的形式。

   现在想想,在这样的图书馆,大家或坐或立或躺,以书为伴,如在田野草地竹旁松下自由自在,那心情定如竹林七贤一样放逸。

   这种颠覆传统的创举虽然我无法评判优劣,但淡水大学的宽容却是一管窥豹。

   当然这种宽容可以在淡水大学文学系的课程与文学系提供的刊物得到体现。该系课程涉及的有文化、历史、武侠、儒学、文献与田野以及史料。在学习实践中所出的刊物也体现了这种多元的文学理念。文学系办有四种刊物,较传统的是《淡江中文学报》,这是有文献、史料性质的学术研究专刊。还有文学期刊《淡淡  》,以关注淡水的地域文化为主,有小资的情调与回望青春的娴雅。有《拾几页》文艺杂志,对当下文艺进行推介与解读,有理性的光辉闪耀。当然,还有漫画《淡丸》,洋溢少年的稚拙与浪漫。我们到淡江大学交流时,淡江大学的李蕙如老师也有朱子专题研究著作《旧学与新知——朱子学传衍样态研究》,看李蕙如老师清新小女生的样子,让人很难与这本书老学究的模样联系起来。丰富也许并不代表活力,但活力好像有着丰富多彩的姿态。

   相较于中国的竹林七贤而言,淡江图书馆的坐垫是创新还是回归。我很难判断。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台湾诚品书店,在阅读《百年印记风华再现》一书的过程中,我感到文化传承的艰难。当《百年印记风华再现》泰雅纹面国宝图册辑于2015年12月7日出版时,泰安乡硕果仅存的纹面长者只有两位。这种检证女子的贞操、表彰男人的英勇、通往祖先神灵、进行族群识别、辟邪繁生的纹面图腾,只能孤独在古老神密的记忆里。虽然在泰安、尖石等原住民乡的民众酒后放歌中,你依然能感觉到那高山太阳升起的古朴与超脱。可是,由于日本理蕃政策与纹面的禁令以及有关宗教的影响,但消失的还是消失了。

   当时的时局,不仅没有给这个高山民族的文化传承安放一把他们自感安适的坐椅,而且斩断了泰雅民族回望乡愁的传承。

   因此,淡江大学图书馆的坐垫,应该,会有人想念。

   "驳二″艺术特区的建设,起因据说是缘于一次寻找节庆烟火的施放场所。在高雄的群楼之外,发现了这么一个有意味的空闲场域。

  “驳二”系指第二号接驳码头,位于台湾高雄市盐埕区大勇路南端尽头,建于1973年6月12日,原为一般的港口仓库。仓库据说主要是存储糖与香蕉等货物,随着此两项出口业务的没落,这个内港的码头,因无法停靠大吨位货轮而衰落,“驳二”这样的仓库就逐渐闲置废弃。 

   大海成了这个码头无法抵达的记忆。在这无望的岁月里,许多人与“驳二” 码头一起共享黄昏的记忆。

   也许是记忆太深刻,也许是记忆太美好。所以想留住。

   在艺术家及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推动之下,这样一片宽阔的土地没有成为楼盘的开发区,也没有成为临海的风情商业街。而是旧建筑就让其历史地端坐那儿,旧钢轨就让它岁月地嵌在草地上锈迹斑驳。让时光停泊,让记忆凝结。

   驳二艺术特区是一个开放的艺术展示区,露天区域的人群四面八方地自由进出,好像一个市民广场,只有一些主题展馆需购票进入观看或体验。

   劳工博物馆、钢雕公园、月光剧场,这里是展望历史记忆的瞭望塔,也是钢雕大师创意喷涌的广场,更是歌手以及独立乐园的舞台。

   不仅是高雄人,世界各地的游客与艺术家来到这里寻找记忆中的码头与已经消失的船笛鸣响。

   原本破旧的仓库,化腐朽为神奇地成了艺术家、观光游客驻足的地方,国际上许多知名的特效公司及动画公司也将此地作为电影后制的重镇。

   有时,人生需要记忆,一个城市也需要。将记忆定格,那就是风景。

   如此,有时候,我们只需垂手拱立,挨着记忆静对心中的故乡。(丁智)

主办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