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情”歌——记台商林澍元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27 13:38:55

    2005年,台商林澍元在东莞经商办企业,广丰女青年王瑛在其公司工作,俩人在彼此接触中相识相恋,于2008年喜结连理。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夫妻双双把家还,他们把家安居在王瑛的故乡--江西广丰。爱情是最美好的遇见,创业是最长情的陪伴。不负韶华再出发,夫妻俩开启了广丰铜钹山创业故事。

多方扶助创业见亲情

    林澍元说他家祖上世代都是种茶的,他想在此创业种茶。2006-2007年,他在广丰选址茶园,考察几十处,请专家测水、测土壤、测空气,直到2008年,他相中了铜钹山独天得厚的生态环境。铜钹山,素有“兀傲东南第一峰,半开灵境白云中”的美誉,它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冬暖夏凉,平均温度15.4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98%。他因地制宜地在海拔1200米至1300米的悟道尖开山造园,移栽种植了1500多亩台湾清新软枝乌龙。

    林总告知我们,他们企业发展到现在,广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开荒造园、土地租赁、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上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茶园创办初期,悟道尖交通极为不便,尽是没有硬化且杂木丛生的山间小道,没有任何经济作物。为了水土保持,不破坏原始树木植被,我没有动用大型机械,全靠广丰区、乡镇、村三级部门每天安排干部来帮忙,带头肩扛手推。

    广丰区针对台商落户项目特事特办,一对一跟踪服务,专门开辟绿色通道,给与了“一事一议”的政策,要求农业、林业部门全力支持,经过多方多次磋商协议,确定山场租赁30年。

    林总还介绍道,广丰区台办多年来主动对接企业,上门服务、宣讲惠台政策。特别是中央“31条”和江西“60条”出台后,他们与我们研读探究政策,为企业发展出煤献策。在成立江西盛丰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时候,我们聘请了台湾高山茶的制茶师傅和经营管理人才,但启动资金捉襟见肘、十分困难,钱不够,是区台办和区相关主管部门帮助我们争取了惠农贷款200万元。

 产业带动脱贫显真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林氏有机茶园形成了茶苗培育、茶叶种植、茶园观光游的“一条龙”完整产业链,茶山以产业扶贫的形式带动了叶家、高阳、岭底、铁山等自然村,共258户村民实现每年户均分红1200元的收益,并以优先用工,优惠用工的方式带动300贫困人口以自食其力的方式增加收益……

    50多岁的铜拔山村民林谋仁告诉我们,“以前山上杂草丛生,现在满山的台湾高山茶,到处绿油油。往年这个时候都要跑到浙江、广东打工,见不到父母孩子,漂泊中没有归属感。如今可以在家门口制茶,既能和家人团圆,收入还涨了”。

    黄宗成和妻子如今都在江西盛丰元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工作,两口子每天工作8小时,堆菜籽饼、施有机肥,采茶高峰期每人可以领到200元/天,还供应中餐三菜一汤,一年收入近7万元,比在外打工还划算。

 描绘茶山蓝图扬激情

    12年来,夫妻俩筚路蓝缕、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培育出“盛丰元”品牌。 据了解,该台企荣获2015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主打的茶品牌“盛丰元”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盛丰元”高山茶荣膺2017中国(南昌)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盛丰元”高山茶连续三年入选市文博会指定用茶。

    谈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台商林澍元激动地说,“目前年产量仅10000公斤。盛丰元高山茶基地是广丰面积最大的茶园,我们基地造园的目标是3000亩,目前仅完成了一半。广丰生态资源好,各地遍布有大大小小很多茶叶种植户,但这些农户苦于本地没有自己的茶叶生产加工厂,大部分都销往浙江、福建做贴牌。目前,我们打算在山下建设占地15亩的茶叶加工厂,协助这些小茶农在自己的县城内做出优质成品茶,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茶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广丰自己的本土品牌”。

    台商林澍元和他的“盛丰元”高山茶的故事,演绎了海峡两岸一家亲,是上饶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铜钹山悟道尖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地方政府对待台商一视同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台企发展。台企肩负社会责任,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地方经济,漂泊异乡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创造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讲好台商故事,我们义不容辞!

(上饶市台办 王淑梅)

主办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