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程邃/作
□ 伍 天
历史上的徽州商人在扬州城留下过众多不灭的印记。自古以来,徽商穿过崇山峻岭,肩挑手扛地将生意做往四方。在清朝,一些市井街坊流传的徽商往事,有声有色地记录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如今游览扬州首选之一的园林“个园”,其前身就是徽商马曰琯、马曰璐所筑的“街南书屋”(小玲珑山馆)。那可以说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年头,马氏兄弟“偕名士结诗社”,诗书绘画,吟曲唱歌,欢声笑语带动了多少扬州城的文艺盛事。徽商在扬州办教育、建书院、筑林园、兴诗社、蓄戏班、演戏剧、印图书、藏古籍、研经史、行医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将一座扬州城隆重地推向文化的繁荣盛世。或许正鉴于此情此景,民国陈去病在《五石脂》里不无夸张地说:“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故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流寓而著籍者也。而徽扬学派,亦因以大通。”
开筑邗城始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的扬州城,历经千年又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水路交通枢纽,“烟花三月下扬州”遂成世间梦想。因为家国氛围,因为生活原因,清顺治五年徽州岩镇人程邃移家扬州,时年42岁。程邃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早年在歙县,陪见过杨公麟、黄道周等人,近距离地受教于这些品高识广的前辈。按《扬州画舫录》的说法,他受党狱牵连“只身匿迹豁免”而遁于扬州。程邃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篆刻取法秦汉,白文运刀如笔,凝重有力;朱文喜用大篆作印文,章法整齐;风格古拙浑朴,边款刻字不多,但凝练深厚,开清代篆刻中皖派先河,时人称之“歙派”。其山水多作焦墨渴笔,画风沉郁苍古,现代黄宾虹盛誉其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程邃是黄山画派中一位比较特殊的画家。他和“四王”中的王时敏、王石谷,“四僧”中的渐江、石涛,以及龚贤、恽寿平、梅清等密切交往;又和同乡画家孙逸、査士标、戴本孝、王尊素、吴山涛等互为学习,特别是像程正揆、张恂,对他来说亦师亦友。据不多的文献反映,他交往的画家还有董其昌、八大、髡残等引领一时风尚的人物。龚贤把程邃与渐江并列入“天都十子”,渐江居歙县,程邃客扬州,二人都曾到过对方的居地访游。
郑元勋(1603-1644)是程邃的从舅,祖籍歙县,流寓扬州。字超宗,号惠东。程邃自言与其“生平如一日”。郑元勋的祖父郑景濂以徽商的身份在扬州靠盐业起家,到郑元勋这一代已堪称富足。《扬州画舫录》里记载歙商郑氏居扬州修建影园,“延名硕赋诗饮酒无虚日。崇祯癸未,园放黄牡丹一枝,大会词人赋诗,且征诗江楚间,糊名易书,评定甲乙,第一以黄金二觥镌黄牡丹状元字赠之。一时传为盛事。”程邃就参与其中,吟诗作画。
查士标(1615-1697)为徽州休宁人,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后乙卯生、懒标。室名种树堂,又名待雁楼,著有《种树堂遗稿》。同为徽州人,同客在扬州,程邃与查士标自然关系不一般。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得程邃《杜甫诗意册》,最后一开有査士标题跋:“垢道人,余德友也。铁笔之妙,直逼秦汉,其苍老劲秀之姿远过前人,人得之宝为拱璧。间乘作画,写胸中磊落之气,深得摩诘神理。然不轻以示人,人亦难购。兹册乃其醉墨也,故多飘逸之致,且韵籁天生。当日工部构思之微意,一一毫端见之,足征诗中有画。焚香静观,诚为少陵之知己也夫。懒老标识于待雁楼。”
康熙十一年秋,查士标到程邃寓所拜访,程邃为其作《杜甫诗意册》十二开,其中最后一开题记:“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是日酾酒一叙,客至俱迟,余迫不能待,辄自限其早来。余谓梅壑先生曰:是不可无以消之,磨墨展笔,持宣笺索其烘染,恰值秋晴菊放,云净风高,助挥毫之兴耶,于少陵诗和无声之韵耳。黄海弟垢道人程邃。壬子秋月制于不夜斋中。”乡谊友情,墨林翰斋,程邃与查士标为人处世都“尚简”。查士标以“米、董”的行草笔法入画,简中有秀润;程邃以篆隶笔法入画,简中得宽厚。他们二人的书画篆刻艺术对后世的扬州诸家影响很大,当时扬州就有“卷轴家家查二瞻”之说。程邃的篆刻、书法以及“求奇求异”以书入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人“虚怀善下,尤好奖誉韦布之士”,在扬州极受尊重,后来“扬州八怪”中的高翔,以师法程邃的篆刻“刀法”而享有盛名。
程邃年长石涛35岁。石涛(1642-1707)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祖籍安徽凤阳。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在南京、扬州时间最长。程邃晚年寓居南京,石涛常常往来于扬州、南京之间,彼此多有交往。康熙二十二年重九日,77岁的程邃与石涛等人酒后夜登周处台。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释道济《书画合璧册》第五开的书法对题记有“九日,程穆倩、周向山、黄仙裳、冯蓼庵诸公置酒邀予同家喝兄登周处台,分赋二首”,可以感觉他们同谊的契合。在美国洛杉矶市立美术馆藏有一幅石涛作品,其画跋题道:“此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而以名振一时得不难哉,高古之如白秃、青溪、道山诸君辈,清逸之如梅壑、渐江二老,干瘦之如垢道人,淋漓奇古之南昌八大山人,豪放之如梅瞿山、雪坪子,皆一代之解人也。吾独不解此意,故其空空洞洞木木默默如此。甲戌秋七月大涤子济。”此中可见石涛对程邃焦墨山水画风的认可,石涛晚年恣肆放纵的用笔也能看出程邃的影响。
石涛作画多以黄山为题材,为“黄山画派”的重要成员。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姿态,强调画家要“借古以开今”,主张“门户自立”,反对一味“摹古”。所绘山水、花卉,任意挥洒,脱尽前人窠臼,开创了扬州画派先河。石涛在扬州结识了许多画家、名流,参与孙尚任春江社友秘园雅集活动,孔尚任说:“石涛上人,道味孤高,诗画皆如其人。”那时石涛寓于扬州大树堂,常在堂中,邀集二三知交,畅谈黄山之胜,绘有《黄山形胜图》大幅精品。康熙四十六年,石涛在扬州逝世,墓葬在蜀冈隆庆寺后平山堂边的万松岭畔。
程邃、査士标、石涛这样一些跟黄山画派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书画家,在他们艺术成熟的时期生活在扬州,对扬州的后来者产生了重大影响。汪士慎与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并称为“扬州八怪”,其中汪士慎(1686-1759)和罗聘(1733-1799)都是徽州人。汪士慎是休宁人,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罗聘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歙西(今徽州区)呈坎,在先辈时期迁居扬州。
汪士慎37岁时携家带口从黄山脚下来到扬州,投奔老乡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他擅画花卉,以卖画为生。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54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67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据《广陵诗事》载,查士标“尝居北乡吕祖坛。坛去城三十余里,有老柏修篁清溪绕之。二瞻书‘偶落人间’四字额”。其址中有“梅花书屋”,是查士标吟诗作画之处。查士标的画,在扬州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时有“户户杯盘(指漆器)江千里,家家画轴查二瞻”的盛誉。最后终老于扬州,葬在扬州西山余家桥。相传后世“查观察曾访其墓,并为之封树”而去。宋漫堂还为他立过传,并序行其诗。
《清史稿》称罗聘“画无不工”,为金农入室弟子,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扬州八怪”是扬州艺术的巅峰。阮元在《广陵诗事·卷七》称马曰琯、马曰璐兄弟“每逢午日,堂斋、轩室皆悬钟馗,无一同者,其画手亦皆明以前人,无本朝手笔,可谓钜观”。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郑燮,早期也得到马曰琯在生活上的接济,他曾为马氏画竹一幅,并题诗:“缩写修篁小扇中,一般落落有清风。墙东便是行庵竹,长向君家学化工。”二马兄弟不吝金钱,乐此不疲,带动了一批徽商对书画艺术的投入,上海博物馆藏的《郑板桥偶记》记载了画家们的收人常为“岁获千金,少亦获百金”。徽商中很多人都是有学养的儒商,他们喜爱书画是出于真正的喜好。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艺术类》里记载:“重宁寺为高宗祝厘地,其壁有画,为两峰所绘,盖两淮鹾商出数百金延其所作者也。”正是这些徽商的支持,扬州八怪才能有自由创作的保障。
徽商修建了园林,园林保存了艺术家和徽商交往的记忆。扬州八怪借景抒物,启发了他们艺术的想象空间。艺术与园林,黄山画派与扬州,就这样造就了一段传奇的文化盛世。
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