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从《徽州百祠》探寻徽州祠堂之秘 (下)

发布时间:2020-10-09 13:55:34

  □ 张艳红

  流淌在时光里的时代印记

  祠堂的功用不仅仅在于祭祀先祖,有的地方也用于办庙会之类的活动。如徽州区灵山村于每年的六月二十四要在方氏名世祠举办雷祖庙会,在享堂中间搭神台,请道士做法事。其时,徽州六县及江西等香客皆前来朝拜,沿街河面上架横梁,铺木板,与街面相接,以拓宽街道,村中如同过大年,开门待客,泡茶供饭。而潜口村为江西、祁门、黟县、休宁、屯溪等地香客去灵山祭拜雷祖菩萨的必经之处,要在汪氏金紫祠内做小型素会,陈设小型神位供香客祭拜,在享堂铺设晒簟,供香客到灵山进香回来后休息。

  徽州祠堂不仅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存在直接联系的物质遗存,而且祠堂场所的宽敞与寢堂的隐蔽性往往成为革命活动的地点。从《徽州百祠》可知:1934年发生的柯村暴动,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点燃皖南革命之火的指挥中心所在地,就是黟县的柯村宗祠敦仁堂。而祁门县雷湖村处于柯村暴动中心,胡氏世德堂便成为“农民堂”,是暴动指挥部之一。这年12月18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率领下,从石埭县方向进入柯村,途经雷湖,亦在世德堂停留休整,救治伤员。此后10多年间,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世德堂一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石台转战到祁门县上汪村,在汪氏惟一堂设立指挥部,经常在寝堂开会,组织革命活动。1938年2月,新四军来岩寺地区集结,陈毅率3000多名游击健儿驻扎在潜口,汪氏金紫祠就成了当年新四军整训的课堂。4月28日,由粟裕任司令员的抗日先遣队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东进誓师大会。1939年3月初,周恩来副主席前往新四军军部传达党中央指示,返回时在叶挺将军的陪同下,由泾县云岭绕道小河里去岩寺时途经黄山区三口。时值深夜,便在汪氏宗祠生火取暖,彻夜长谈,不慎烧焦了两块阁板,这两块阁板现存安徽省档案馆。

  对祠堂的研究,向来从大处着眼,如环境选址、经费来源、营造艺术、祭祀仪节、族规祀田、人物事迹等,对细小方面忽略不谈。《徽州百祠》为乡土作者所撰写,就其所闻所睹,细微之处就会被叙述出来。就如祠堂大门来说,《徽州百祠》内所叙及的门神就有两种,其一为神荼、郁垒,用以驱鬼避邪,出自《山海经》,歙县石潭吴氏叙伦堂、黟县龙蟠桥村叶氏尊德堂所绘的门神是神荼、郁垒;还有大门绘唐代武将秦叔宝、尉迟恭的,源于《西游记》与《隋唐演义》,最为普及,歙县大阜潘氏祠堂、仁里村程氏德善堂、叶村洪氏叙伦堂及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绘的门神就是秦叔宝、尉迟恭。据说黟县西递明经胡氏追慕堂先绘神荼、郁垒,历9代270年代代单传,人丁不旺,风水先生认为明经胡为李改胡,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故而改换远祖唐太宗手下的两员猛将秦叔宝、尉迟恭,果然人丁大发,兴盛起来。

  宗族规定每年正月初一,要先开宗祠门,再开支祠门,然后家家户户才能开门,不得僭越,从《徽州百祠》来看,基本上是祁门的风俗,他县没有涉及。如祁门县舜溪村汪氏绍德堂在总祠、支祠相继开门之后家家户户才能开门,这天村内族人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到绍德堂祭拜祖先。祁门彭龙村在大年初一等总祠光庆堂开门之后,各家再开门,一边鸣炮,一边喊着“开门大吉,出门大利”,在焚过香纸,参拜天地门神、香火灶神之后,“手提香纸、爆竹、灯笼,沿途鸣放,到各支祠向祖先拜年,最后到光庆堂向始祖拜年,乐人吹奏,锣鼓喧天,沿途遇庙焚香化纸参拜,一路水陆灯笼之光交相辉映,宛如一条彩龙蜿蜒起伏”。祁门黄龙口村汪氏永安堂在除夕的晚上7时就要关门,各支的族老在祠堂内守岁,到了正月初一早上3点开祠门,放鞭炮辞旧迎新,然后各支祠开门。最后,永安堂敲三遍鼓,提醒各家各户一起开门。村人边拜四方,边撒彩纸,同时大喊:“开门大吉,出门大利,四角大利,四季平安!”之后,男丁到永安堂拜始祖,继而到支祠拜支祖。祭拜完毕,每人带一个灯笼、三炷香,到河北面的越国公祠进行祭拜。途中敲锣鼓、吹唢呐、撒彩,但人们不得开口说话,来到越国公祠,先将灯笼放在蜡烛台上,喝过庙祝事先煮好的冬瓜剂后,才可以讲话。在烧香祈福后要取走灯笼,意为“传宗接丁(灯)。”祁门县金山村在大年初一,所有青壮男丁要到邬氏敬义堂集合,敲锣打鼓放鞭炮,开祠堂门,拜祭祖宗牌位之后才能回家开门。据说邬家村坐落在“眠虎”身上,只有在新春用锣鼓和爆竹将“眠虎”惊醒,虎威大发,才能保佑全村人一年平安无恙、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在祠堂的利用方面,从《徽州百祠》可知,有的地方颇有成就。如黟县的柯村敦仁堂于2003年进行维修改造,正式建立柯村暴动纪念馆,展示红军革命斗争文物,烈士遗物、红军使用过的枪械弹药等革命历史文物200多件。2016年12月柯村暴动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祁门县桃源村陈氏保极堂则以恢复祠祭的方式打开了局面。2013年正月,桃源村陈氏在保极堂内隆重举行祭祖典礼,桃源陈氏和其他分支的陈氏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云集于此。祭祖仪式有请先祖(宗牌、宗谱)登堂、奉供品、献花篮、敬礼酒、上棒香、读祭文、行礼拜等内容。此外,还有舞龙灯、跑旱船、打腰鼓等传统民俗节目表演。桃源此次祭祖活动,作为国家文化部指定的春节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安徽卫视公共频道、卫星直通车向全国现场直播,大山中的桃源古村,一下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2014年,祁门县徽州祠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所附的《黄山市古祠堂统计表》可知,暂时发现的黄山市祠堂有477座,有205座被利用,还有272座在闲置,可见利用率并不高。被利用的祠堂中,即使被用作旅游,或打造成村史馆、乡贤馆、读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实际上有不少常年都是锁门,无人问津。

  《徽州百祠》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忠撰写序言,他给予了肯定,认为“《徽州百祠》一书以徽州现存的祠堂为切入点,从诸多侧面反映了传统徽州的社会文化,这对于立足徽学,揭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洪永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徽州百祠》选取传统徽州现存有代表性的100多座祠堂作为主线,旁涉社会、商业、教育、民俗、艺术等,多角度反映了传统徽州的社会文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卞利对徽州的宗族祠堂分别从祠堂的起源和徽州宗族祠堂的兴建、明代徽州宗族祠堂的大规模建设、清代徽州宗族祠堂的发展历程、徽州宗族祠堂的布局和规制4个大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得人们对祠堂的形成、发展及营建布局、规制等方面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徽州百祠》因撰写者为乡土人士,层次参差不齐,对资料的采用各有所好,故而有的文章在叙述村落环境上浓彩重墨,有的偏向于宗族名人,有的重点在族谱序文,有的篇幅或在石刻,或在族规,黄山区的侧偏重于民间故事,甚至有的对祠堂建制结构不着一笔,如休宁县的古林黄氏宗祠只写了村貌风俗与人物掌故。其次在史料运用方面需要多加斟酌。如祁门县的环砂村叙伦堂一文写道:前两进为程氏所有,第三进就是傅姓宗祠。还在明代时,傅姓住在环砂村对面的深山里,因人丁不旺,想迁到环砂。程氏宗族不仅接纳了傅家,还在自己祠堂的后面增加了一进,共同祭祖。其实并非两姓同祠,此为祁门县当年为开发旅游时所编的故事,并没有傅家之事。在棠樾村鲍氏清懿堂中最后一段说是鲍启运的私家花园即鲍家花园,本地老者应该都知道,现在的鲍家花园只是托名而已,并非鲍启运的私家花园,否则给后人留下弊病。歙县三阳洪氏宗祠内写道:“梅溪村居,环境优美,南宋诗人范成大东游梅溪,有诗赞曰:‘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从范成大《石湖诗集》或年谱可知,这首诗是范成大于绍兴24年(1154)考中进士授徽州司户参军时在吴县天平山祭拜先人所作,题目为《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与三阳梅溪无关。歙县苏村方氏敦本堂载:方村始祖景玘公五世孙“好、学、广、爱、多、威、仪”七兄弟,均重官北宋,时有“七贤”之称,因而得名七贤村。然而,如今的七贤村基本没有方姓了。从方氏族谱可知,“七贤”为方村人,墓在今七贤,后人以七贤名村。而“七贤”之后人迁徙四方,仅方多的后裔在方村延族,并非在七贤村。

  《徽州百祠》以本土作者撰写,赋予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便于徽州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而广博的内容,有利于徽州文化的研究;并且对祠堂的保护与利用,亦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