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吴侍郎墓神道碑

发布时间:2020-11-06 09:26:27

吴侍郎墓神道碑

程  健

  吴侍郎墓座落在呈坎镇杨干村下杨干村口,古名龙摆溪。始葬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由于历史沧桑巨变,上世纪七十年代已不见坟墓的形制规模,人们只知墓前有石人、石马、石像牲。八十年代以来,居民辟为宅基地,建设民房。唯有神道左右各矗立两侧的神道碑尚存,分别置身在两户农家的猪圈和橱房之中,两碑相距约二十米。两碑的形制与雕琢风格相仿,高约3米,宽1米,厚0.2米(因处猪圈内上有蜘蛛网,下有猪牛粪,不能精确量出数字),红紫石雕琢。顶上约0.7米为篆额,中段2.3米为碑身,刻正文,基座用雕刻精美的大赑屃承载。且系原址保存,尚未移动。

  据民国《歙县志·人物志》(卷六·宦绩)载:“吴宁、字永清,萃墟人,以进士授行在兵部武库司主事……英宗北征,邝尚书以宁练达,留治部事。已而,土木失利,宁虑必犯畿甸,陈备边十事,升本部右侍郎。九月,寇入大同,边报急。朝命尚书于谦总督诸军御之,宁掌部事。……既而京师奠安,宁以劳伤成疾乞归,优诏许之,归三十余年卒。”

  现将敝人调查考证之两神道碑文字整理公诸于众,以供研究者参考。

  右侧神道碑

  篆额:奉天敕命

  正文: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视群臣之任职者必推恩于所生,所以嘉劳而劝孝也。行在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吴宁,故文仕克成,其子效用于朝,今赠为承德郎行在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灵爽不昧,尚旗承之。

  正统    敕命之宝    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左侧神道碑

  篆额:大明嘉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吴公神道碑。

  正文:赐进士第太子少保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前翰林院侍读学士两京国子监祭酒蜀人周洪谟撰文

  中宪大夫太仆寺卿前直隶文渊阁经筵国史官会稽陈纲篆盖

  赐进士第中顺大夫通政史司右通政台郡黄孔昭书丹

  公讳宁,字永清,姓吴氏,实出泰伯之裔。唐有讳少微者,为监察御史。其后有讳开先者,始迁歙之澄潭。又数传至大用,始迁莘墟。又数传至公考仁甫。仁甫慷慨有识,以信义重于党里。母许氏,有贤行。公自幼颖敏,     学不懈,年方二十二领永乐庚子(1420)乡荐。许谢世,公虑不得善地葬,昼夜忧惧,忽梦神人指其处,及得术士验之,果吉。宣德庚戍(1430)登林震榜进士第,乙卯(1435)武库部主事。正统戊午(1438)朝廷命公送西夷回回迭力等往浙江沿海卫所安置。公悯其多贫,恐有失所,请给之粮,天子可其奏,每月人给粮四斗,小者两斗,遂以为例。是岁,献最获膺,敕命封赠爱卿。丙寅(1446)进职方郎中。丁卯(1447)北虏窥边,公白尚书邝公,以湖南北征凯旋官军一万五千漕运粮储,截山东、河南、直隶漕运官军留京操练,以备征调。戊辰(1448)闽贼起,敕公往南京会守备官丰城候李顺等率士卒以往,而尽发诸豪右所隐匿者。已巳(1449)北虏犯边。公陈备边十事以呈侍郎,公悉次第举行,又以多方民兵及漕卒留守京城,顷之,升公为本部右侍郎,诰命加赠考妣。时北虏入寇甚急,朝廷命尚书于公总督诸军御之,独公掌部事。适闽、广、湖、浙贼亦皆炽,公劳心瘁思以理军务。及贼平,竟成疾。明年(1450)疾大作,乞归乡里。既归,杜门谢客,足迹不入城市。建祠堂以祀先,课农功以供税。日作文赋诗以自娱,饬子孙以力学,待故旧亲戚皆有恩意。公疾既差,或劝之起,弗从,相羊林下三十三年,以成化壬寅(1482)十一月十日卒,得年八十有四。

  讣山追祭

  命工部宫葬事,以癸卯(1482)十一月二十七日葬本县十四都龙摆溪之阳。原配汪氏初赠安人,加赠宜人;次配周氏、吕氏。子男五:长纲、汪出、次缙、次绅、吕出。绅领丙子(1456)乡荐,宰都昌,有政绩,升守沂州。次纹、次绮周出。纹领辛卯(1471)乡荐。女一,适受封南京户部主事汪惠。孙男十二:潾、瀚、济、汶、沧、源、澍、溯、濂、   、潜、渊。瀚,纲之子,亦以春秋领乡荐,第甲辰进士。女十,嫁聘皆著姓。曾孙男三、女二。纲等其事状来求为墓文铭

  世之永进者,恬无所耻,而饕餮富贵者,或溺其心而不知止,惟公劳瘁于有事之秋也

  帝简任而贰夏,卿及求归疗疾也,又于于夫井里,进则竭忠,退则敛巴,是宜天锡,繁    而获,登乎七纪,况帝于其终畀之多祉。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