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徽州茶人小传:汪子贤

发布时间:2020-12-08 09:37:35

  汪子贤(?~1922),字述祖,号林甫;徽州休宁石田人。汪子贤是光绪二十年(1894)恩科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官吏部主事,在文选司行走;然时运不济,大清王朝岌岌可危,前途无望,故于辛亥革命后返乡。汪子贤工诗且文采斐然,在京城享有一定声誉;其《姗姗》、《杨花》两曲,风靡一时,有《余园诗稿》、《汪氏墓图题辞》传世。

  汪子贤写了很多竹枝词,叙述的也多是北京风情,主要是记述了清代北京茶馆的民风民俗;尤其是关于茶棚、茶园景况的记录,无疑是为后人研究清代的茶馆、茶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汪子贤《北京杂咏》之一曰:“工艺局前人卖花,凉棚四座品新茶。茶余买得花归去,一路迎风香到家”。汪子贤的这首竹枝词讲述的是工艺局市场上花市、茶摊应运而生且买卖兴隆的情景,而品茶、赏花也是当时北京人闲暇时的一种时髦;二十世纪初,各种官府工场日渐衰落,但出现了一批别具新意的经济机构——官办工艺局;倡办工艺局曾经是清政府标榜实行“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许多地方都曾兴师动众地搞过一番,只是各地名称各异,有习艺所、传习所等名称;规模较大的则是农工商部北京工艺局、北洋工艺局等。

  “无遮会里竞时新,忉利华废现稚身。游兴未阑闲斗茗,大家齐上上林春。”闲时品茶,约友斗茗的汪子贤常常光顾“上林春”茶棚,这原是一所季节性茶馆,除了在定期的庙会临时设立大茶棚以外,有时也在季节性游览场所设立茶棚;当工艺局杂罗百货,纵人游览时,“上林春”茶棚也是生意兴隆。汪子贤诗中的“上林春”茶棚后来渐变为知名的茶馆。汪子贤的竹枝词还有“左男右女座分明,演剧新添义务名。短短阑干三尺隔,若逢青鸟莫叮咛”。这里讲述的是东安市场茶园的风情,尤其是竹枝词中所说的“丹桂、吉祥”茶园,作者在词后还特别自注说:“丹桂、吉祥各茶园。都中戏园向无女座,自文明戏园因皖粤赈捐,创名义务,各梨园继之,维士与女咸往观矣。”汪子贤说戏园向无女宾,因赈捐义演始开男女同观文明戏文渐;但是,仍男左女右而分隔。清代戏曲繁盛,茶馆与戏园同为民众常去的地方,好事者将其合而为一。其实,宋元之时已有戏曲艺人在酒楼、茶肆中做场,及至清代才开始在茶馆内专设戏台;久而久之,茶园、戏园,二园合一。所以有人说,“戏曲是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不供匕箸用刀叉,世界创新到酒家。短窄衣衫呼崽子,咖啡一盏进新茶。”汪子贤这里记述的是酒家情形,当时已开设咖啡酒吧,服务人员皆称细崽;而“咖啡一盏进新茶”在当时来说也可谓是创新了……。“赤日炎炎对茗炉,御车夫役牧猪奴。科头跣足棚边坐,大扇芭蕉听说书。”这首竹枝词则是咏叹茶棚内设置的说书摊,其听者多为贩夫走卒,贫苦百姓;然汪子贤的一句“大扇芭蕉听说书”,可谓是曲尽其妙。

  汪子贤出生茶乡也喜欢饮茶,返回故乡后,他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粗茶淡饭之日常生活的满足;“儿辈能添乐趣长,寻源特致谷帘汤。幽花始放逢佳茗,同领秋堂一味凉。” ·郑 毅·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