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徽州茶人小传:胡 传

发布时间:2021-08-06 10:04:02

  胡传(1841~1895)字守之,号铁花,又号钝夫,徽州绩溪上庄人。胡传于咸丰九年(1859)通过松江府试,光绪十八年(1892)赴台湾任职,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先后任台东直隶州知州,候补知府;著有《台湾纪事两种》传世。

  胡传在自撰的《胡铁花年谱》说:“余家世以贩茶为业。先曾祖考创开万和字号茶铺于江苏川沙厅城内,身自经理,藉以为生。”从曾祖胡德江创设“万和”茶铺,到父亲胡祯錡经营时为止,胡氏家族业茶经历了三代人的嬗递;而少年时代的胡传,每逢春茶上市,总是跟着父亲在川沙、上海的茶号来回奔波,他一边学习,一边协助经营;14岁时,胡传“已如成人,每岁茶市,已能供奔走,助力作”成了惯律。咸丰六年(1856)八月,胡铁花随其父亲“至歙之竦口购茶,尔后登筏至郡城(徽州府城)南之渔梁,换小船,泛练江,出浦口,入新安江,上大船,顺流而东,过严州,至杭州登岸,运茶过坝,步入城;出武林门,至黑桥,换船出关,过石门,嘉兴而出黄浦,九月至上海。”他“弱冠任事,克勤克俭,日渐起色,每岁之春归里采办各山春茶,往来奔波于沪徽之侧。”同治元年(1862),胡传随伯父胡祯铸迁居屯溪隆阜而居,与族人出资在屯溪赁房设铺,经营杂货,贩卖茶叶;胡传任采运,并奔波于徽州府各邑及宁国和江西上饶、乐平等处采购茶叶;一次,运茶货船触石沉没,茶叶捞起晒干,损失三分之二,铺务大损,资本将罄……可见其贩茶的艰辛。直到接受族内兄长的启导,送去龙门书院读书,他才终止这种“学生意”式的商业活动;然在商海的耳濡目染以及他的业茶历程和体验,使他不仅继承了“徽骆驼”精神,而且深谙营商之道。

  清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与清军在徽州展开了拉锯战,绩溪上庄为战火所毁,胡传全家只剩下二十块银元,无以为生。为解决一家衣食问题,胡传做起了贩茶生意;他收茶后则“贩以赴屯溪”,把盈余的钱购米运回上庄,供一家人食用。由于“资本少,食口多,得盈余购米以归,复返,米又罄”,全家温饱问题仍解决不了。怎么办呢?胡传让族兄胡嘉出资50元,自己出资10元并负责贩茶,所获盈利两人均分。胡传利用伯父、父亲在歙县竦川一带采办茶叶时积累的信誉和口碑,以先付十分之二的茶价,其余茶款俟茶叶卖掉以后付清的条件,从茶农手中赊茶1500余公斤。但是,雇挑夫运茶到屯溪的脚力钱又从何而来呢?族兄胡嘉一筹莫展,胡传却胸有成竹地说:“但雇挑夫,自有措置。”原来,当时乡村杂货店或大户人家购置米油盐什货者,皆是付钱请人在屯溪捎带;于是,胡传将捎带货物的钱先作为脚力钱付给挑夫;当茶叶运到屯溪后,胡传又以茶叶为质,在米店、货铺贷来米油及什杂货,让挑夫先送回上庄交给捎带者,自己则留在屯溪销售茶叶……仅此一次贩茶,胡传赚的钱就足够全家过上一年的安稳日子。

  胡传是近、现代学者胡适之父,也是胡适家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与功臣;他的创业经历以及他的经商智慧,不仅反映了徽商崇尚自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徽商诚信经营的优良作风!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 郑 毅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