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徽州民间“叫吓”与“收吓”

发布时间:2021-01-07 09:34:31

  □ 胡时滨

  建国前,徽州城乡人们时常可以看到“叫吓”和“收吓”的民俗。

  谁家的孩童,如果受到惊吓,处于惊恐万状之中,就会视情形进行“叫吓”或“收吓”。

  “叫吓”时,先要到家门外的弄口,点燃香火和蜡烛,然后还要烧一些纸钱。在向四方朝拜后,再将被“叫吓”小孩的衣服在烧着的纸钱上面顺时针方向转动几圈,嘴里一边叫着小孩的姓名“来家啊!”同时还要准备一碗干茶叶和着米粒,随手抓一些撒向四方。然后一边慢慢地往家中走,一边撒茶叶和大米,边走还要边喊“×××,来家啊!”后面跟着的人,也要答应“来了家啊!”这样一直要撒到家门口,喊到屋里,然后将衣服放在睡着的小孩的被子上,对着小孩前额轻轻哈口气,整个“叫吓”就算结束。

  这种“叫吓”一般都要在夜晚九十点钟以后,行人比较少时去弄口开始喊,而且必须是孩童的母亲或者奶奶去叫。男人因为阳气重,一般不参加“叫吓”活动,否则,被吓走的“魂魄”就叫不回来了。

  另外一种就是“收吓”。这种活动主持者不一定要亲人或熟人,只要是老年妇女即可,徽州城乡时有专人做这活儿。“收吓”在家里就能做,也不论白天或晚上,在房间里只要用个碗或无把手的茶杯,装满大米用条大手帕或方布倒着扎紧,在小孩的面部、胸部划圆圈,心里还要默念咒语。咒语一般为:

  天上神在位,

  地下侬在家,

  鸡吓得,狗吓得,侬不吓得……

  ××来家啊!

  将米包在孩童前胸划圆圈转时念十二遍;在后背转时念十二遍,再回到前胸转时还念十二遍,前后相加共念三十六遍,然后在小孩前额、前胸各哈口气,说:“囝嫑吓”(徽州方言——小孩别害怕)连讲两遍以上。收吓后,再打开手帕看米粒经过晃动直立的情况来分析是在哪个方向,是被什么吓着的。“收吓”的老妪往往能说个八九不离十。最后,把“米包”放在小孩的枕头底下垫一到三天,然后倒掉。据说这米连家鸡和野鸟都不愿吃。

  在民间,一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孩童如果受了惊吓,就是“魂吓掉了”,魂不附身就会精神不振,惊叫不安,甚至生病“发烧”。由此,就有了“叫吓”与“收吓”,其实这当然属于迷信。其实科学的解释这应该就是一种心理抚慰。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