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热心
休宁是一个宗族社会。休宁宗族具有中国传统社会最为典型的宗族组织形态。宗族文化也是休宁文化的核心。休宁宗族通过一系列的伦理说教,礼仪感化,民生保障和强制规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治理和教化体系,对地方乡族进行有效管理,以维持比较稳定的乡村秩序。休宁宗族的主事者们很早就认识到戏曲演出活动对民众教化的特殊功能,因而无不热情满满地抓住各种机遇,不时组织戏曲演出。一些宗族或在祭祖时演戏文娱,或在传统节庆时演戏热闹一番。神立进祠、修谱告成时更要演戏庆祝。这类演戏活动均有宗族组织举办。宗族组织正是通过不时举办各种演出活动来体现宗族组织的存在,强化宗族组织的管理,引导族众的价值取向,和睦宗族关系,凝聚宗族人心,倡导良好的风俗习惯,稳定族内日常秩序。
宗族组织利用演戏进行教化,警示行为的一个更为直接的举措,就是在演戏之前“唱戏头”。这有点类似于今天影院在正片之前放宣传或纪录片。当戏班悠扬的乐声在宁静的乡村突然奏响,人们潮水般进场之际,宗族的主持者便抓住这一最佳时机首先登台宣讲一番。其中,最多的是告知养护山林,禁止乱砍滥伐,以及让违者出钱演戏以示惩戒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还有号召遵守良俗公序,维护家庭和睦,族内团结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宣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气势磅礴的祠堂是休宁古村落中最为显眼的建筑,它集徽派建筑和宗法精神于一身,是族权自治的象征。在这些祠堂中,都有固定的称为“万年台”的戏台。即使小一些的宗族无力营造固定戏台,往往也备有台柱、台板之类的材料,随时搭建非常方便。一些大的庙宇边也有戏台。如县城就有关帝庙戏台、城隍庙戏台、五猖庙戏台。这些戏台建造精美,式样奇特,在为休宁社会增加了一道靓丽风景的同时,也为戏曲演出提供了稳定的场所。
戏曲演出毕竟成本不菲。宗族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曾提出要适当加以控制。如《茗洲吴氏家纪》中指出:“吾族喜搬演戏文,不免时屈举赢,诚为靡费。”乾隆二十二年的《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中也批评:“今人病痛,在于好装门面,一应去凶礼节,开厨设供,演戏会客,浪费卖弄。”这些族规虽然说的是对演戏要加以节制,但字里行间也反映出休宁此时演戏频率很高,氛围很浓;同时以族规的形式加以约束,又体现出宗族在戏曲演出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休宁宗族社会的稳定与坚固。
徽商助力
徽商之中,本来很多就是文化人。富起来的徽商对文化事业的态度相当积极和支持。明清时期的士绅官员多喜爱戏曲。精明的徽商顺应形势,纷纷蓄养起家庭戏班,在自家的花园里搭建起豪华的戏台,每逢岁时节令,诚邀当地官员,名流学者在优雅的园林中看戏。面对如此高贵的观众,演员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大展歌喉,一展绝技。徽商与戏子,这真是一个绝佳的命运共同体。徽商为演员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展示的舞台,提高的动力,成长的机会,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中去而无后顾之忧。戏曲为徽商带来了精神享受,赢得了“贾而好儒”“咸近士风”的美誉,架设了和士人、官员沟通的桥梁,建立了稳定的政治依托。戏曲在商人与朋友、同行之间,戏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际手段。多方面的功能,使得徽商成为戏曲的重要扶植者和推动者。他们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出巨资养家班、建戏台、聘名角,而且助力戏曲作家刻印剧本。有的徽商如汪廷讷,更是直接自编自印剧本。还有的徽商在家乡举办演出,展示财力,取悦乡人。徽商的足迹几遍中国。徽州的戏曲也随着徽商匆忙的脚步走遍了全国,一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如徽商中有人专门蓄养家班唱昆腔。这些唱昆腔的徽商家班,随主人回到徽州演出时,也把昆腔带到了徽州,使徽腔通过交流吸收,产生了颇有“四平八稳”之感的“四平腔”。
理学为宗
由于一代理学宗师朱熹的祖籍在徽州,理学在徽州得到了极其广泛、深刻而持久的传播。诚如雍正年间《茗洲吴氏家典》中所说:“族人要‘宣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自恃,而从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朱子理学的盛行,深刻地影响着徽州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门,休宁的戏曲尽管剧目非常丰富,故事情节也千变万化,但剧本的内核却都是以理学为宗,处处渗透出理学所倡导的忠孝节义理念。这样的共性绝非偶然。从戏曲的作者和演职员来看,其中的名家名角,无不是新安理学的信奉者,甚至是理学中的佼佼者。如戏曲作家高士廉、黄之隽等人,自幼熟读经史,深受理学教育,理学的精神早已在头脑中扎根,其创作的戏曲作品,自然彰显出理学的思想。高士廉、黄之隽们当然不是个别现象。看看其时的儒林,几乎都出身“理学”这个庞大的学术系统,他们自幼耳濡目染的是理学精神,长成后为适应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便不断创造出满足理学需要的戏曲作品,使当地百姓自觉服从统治集团消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从观者的角度来分析,程朱理学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在古徽州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几达“风之所欠,田野小民,亦皆知耻畏义”的境界,形成了特定的价值观和衡量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所以,休宁戏曲呈现出反映理学的伦理道德,表彰贞妇烈女、孝子贤孙,如此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和欢迎,得以顺利演出和发展。如果再想到彼时休宁的成年男子大多常年在外经商,休宁本土留守的是以老弱妇幼为主的境况,便会理解伦理教化对于徽商家庭的维持和巩固显得多么重要。相比较理学枯燥乏味的说教和官府冷冰冰的告示文字,戏曲用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彩的动作表演,优美的唱腔念白,将理学伦理纲常中的忠孝节义形象地加以展示和弘扬。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