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故事

徽州茶人小传:吴延寿

发布时间:2021-02-22 09:59:45
    吴延寿(1873~1934),字永柏,号俊德,又名荣寿,徽州歙县岔口人。吴延寿童年时代就随父亲来到屯溪,学习茶叶的加工制作及经营,终以精通制茶工艺和善于鉴别“屯绿”毛茶著称。1901年,吴延寿在父亲病故后,接管了家族的茶叶制作工坊;从次开始了他的业茶之路。独立经营后他大胆拓展业务,在屯溪阳湖外边溪开办了吴怡和茶号,专门制作外销高档茶。他既做箱茶(屯绿各花色品种外包装皆用木箱,故称)运销,又做箱茶经纪;其加工的箱茶主要是销售给茶行或经茶行中介,再转售给上海茶栈,最后由茶栈与外商达成交易。

  吴延寿非常重视制茶技术和工艺改进,他不惜重金聘请婺源制茶高手为茶号(洋庄)总管,将婺源、歙县两地“屯绿”的制作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创制了色、香、味焕然一新的“抽芯珍眉”和“特贡”,在上海夺得了绿茶评比魁首。“屯绿”加工工序非常精细,而且全靠手工操作;如毛茶要经过烚炒、风扇、分筛、簸选、拣剔等工序,才能做成“屯绿”的各种花色品种;因此,操作工的经验水平对屯绿的出茶率和质量都非常重要。为了保障茶叶质量的稳定,吴延寿还亲自向雇佣的工人传授操作技术,并相对固定地雇佣他们;因此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如父母使用的茶锅、拣板,可以传给其子女使用,所以被茶工称为“子孙锅”、“子孙板”;这样既保证了雇佣工人及工作的稳定无忧,又体现了商家延续有继的传统。所以有《茶庄竹枝词》这样评说:“急明论暗肆咆哮,坐了编成莫混淆。还是旧年原板好,学他燕子各归巢。”吴延寿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注重茶叶质量,所以生意越做越大,洋庄也越开越多,先后在屯溪阳湖开设了吴怡春、吴永源、华胜、公胜等18家洋庄茶号;每年雇佣工人多达1000余人;年加工销售“屯绿”在最多时竟占“屯绿”总产量的1/3以上;巨大的销售规模使他成为了徽州外销茶商中的巨擘……吴延寿也讲求经商的信誉,当时的制茶场家为了使“屯绿”茶色均匀有光泽,普遍使用兰靛、滑石粉和蜡脂等色料来调配;用这些色料来调配茶叶,不但有害人体健康,而且在市场上也是影响很坏;吴延寿则是带头不使用色料,为最终革除使用附加色料这一陋习做出了积极贡献。

  吴延寿在徽州茶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曾先后担任徽州茶务总会会长、休宁商会会长等职,并制定了《徽州茶务章程》等;为推进茶务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于1914年来屯溪考察时,曾专门拜访吴延寿并赴阳湖参观乙种农业学堂,调研茶业状况。吴延寿一生生活俭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对助赈、助学、建桥修路等善举,均慷慨争先。1910年,他为首创办徽州乙种农业学堂,施教茶叶、蚕桑等农艺,是徽州职业教育先行者之一。1915年,歙县南乡大旱,他施捐5000银元买米到灾区平粜;他还曾参与组织屯溪公济局,进行施医、施药等活动。吴延寿的种种善举,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并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功德碑;同时,他在茶界的纵横捭阖,长袖善舞,也成为了一道令人企羡的徽州茶商风景线。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郑毅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