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三月大的婴儿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感觉,方位感知能力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之一。我们几乎本能地认为,头为上,脚为下;左手代表左,右手代表右;脸朝前,背朝后……即便是失明、失聪之人,方位感知能力也与常人相差无几。因此,方位词才成为古今中外地名里的重要成分。
黄山市境内山地、丘陵、谷地与盆地星罗棋布、高低错落,江河溪流与湖泊交叉分布、纵横交错。这为黄山地域、地点的命名提供了多样的天然参照系。同时,积淀久远、千姿百态、用途各异的人造地物也为地域、地点的命名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参照系。这两种参照系为黄山地名结构的方位要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照资源,从而形成了黄山地名景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丰富多样的方位地名。
一、方位地名的静态数量分析
黄山市3000个地名里,方位地名多达946个,约占地名总数的30%。共使用了23个方位词,即:东、西、南、北、阴、阳、上、下、中、里、外、前、后、背、背后、边、尖、头、顶、口、脚、脚底、末。它们构成方位地名的数量及例子如下:
首先,上表所列23个方位词里,“上、下”构成的地名超过100个,“头、口、中、里、后、前、外、西”等超过50个,“背后、阴、阳、脚底、顶”等不足10个,“背、末”各有一个。其次,所用方位词没有“左、右、内、旁”等。
方位词在黄山地名里的上述分布态势,一定程度上是由黄山地理、地形特征决定的。黄山地区山岭河流众多,人们多居住在依山傍水之处,突出表现为“上、下、头、口”等方位词在地名里的大量使用。其中“上、中、下”通常对应河流的上、中、下游,“头”多指溪流源头,“口”为河流出口,“前、后、里、外、脚、顶、尖”等多与山地地形有关。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洪琳 王珏(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