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黄山地名的动植物味儿(上)

发布时间:2021-03-12 10:09:51

    黄山众多大大小小的山脉、长长短短的水流,还天造地设般地造就了复杂多样、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生态系统相对独立、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绿色植物荟萃,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野生植物多达1452种。其中的银杏、香果树、华东黄杉、金钱松、杜仲、鹅掌揪、连香树、黄山梅、南方铁杉、领春木、凹叶厚朴、黄山木兰、黄山花楸、天目木姜子、天女花、天竺桂、天目木兰、水杉、青檀、银鹊树、紫茎等都是国家明令保护的品种,蕨类中的千层塔、紫箕、里白等,裸子植物中的银杏、三尖杉、粗榧、金镥松等,被子植物中的枫香、木莲、糙叶树等,更是第三纪或第四纪以前的古老植物的孑遗,都是难得一见的植物大熊猫。此外,高山密林、崇山峻岭、溪河塘坝中至今还生活着300多种飞禽走兽,120多种鱼类。其中的金丝猴、大灵猫、熊、蕲蛇、短尾猴、猕猴、香狸、獐、白颈长尾鸡、八音鸟、相思鸟等都属于国家级保护的珍禽异兽。

  黄山之大美得天独厚,丰富的绿色植物和多样的自然生灵,为黄山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衣食住行的自然资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黄山儿女,也给黄山先民为自己的居地及其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的命名提供了多样化的凭借和依据,钟灵毓秀的黄山先民奇思妙想,将黄山动植物巧妙地用于自己的地名之中,为黄山地名增添了一抹最原始、最生动形象的自然崇拜的色彩。

  一、黄山地名中的动物

  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中,人类除了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崇拜以外,对动物的崇拜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人类由动物进化为智人以后,便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巧妙猎取或驯化、豢养动物作为衣食之源或生产工具,人们几乎每天都与动物亲密接触,对动物既依赖又恐惧,既熟悉又敬畏、神秘的心理支配下的理想寄托,崇拜动物也就成了一种自热而然的现象。如最近几年发现的阴山岩画里90%的内容都是动物,《山海经》里所有神灵几乎都被描写成动物或其变形,而且大都是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动物。再如《礼记》一书记载有孔子也曾参加过的“蜡八之祭”的祭祀对象竟然是“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豚也。迎而祭之也。”之所以祭祀猫、虎,目的是感谢它们减少老鼠和野猪对农作物的糟踏危害。该书还提到,当时人们也祭祀农作物的害虫以祈求它们不要伤害庄稼。解放以后,官方和民间的动物崇拜及其祭祀活动一律都被当做封建迷信被禁止了,但却在地名、人名里顽强地保留至今。这种古老的动物崇拜观念在黄山地名里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形式。

  (一)以地形地物与动物之形似命名

  由于人们在猎取、豢养、驯化动物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与动物朝夕相处,对动物的外形、大小、活动、习性乃至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耳熟能详。所以当他们对周围的地形地物命名时,就自然而然地将那些地形地物与某种动物乃至它们的身体器官挂起钩来,并以之命名。这种命名方法,东汉的经学大师许慎称之为“远取诸物”,当代认知心理学称之为“隐喻”,就是把一个新认识的事物或者某个部分想象成一个已经熟悉的事物或者它的某个部分,并用熟悉事物的名称命名那个新事物。这在人类语言里、人类历史上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命名现象。认真分析黄山与动物有关的地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4种结构类型。

  1.动物名+地名通名。该类是黄山地名里最常见的命名方式,人们发挥想象力把某地形地貌比喻为与之类似的动物形状。如山名有“鸡山、鱼山、猪坡”等,水名有“鸭坑、狮塘、蜗牛坞、蜈蚣坑”等,地形名有“虎形、鲤鱼形、螺蛳坞”等。另外,“蛇龙坪”一名用了两个动物名“蛇”和“龙”,“蛇形坞”用了两个地名通名“形”和“坪”。

  2.动物器官名+地名通名。该类地名也是黄山地名里常见的命名方式之一。如山名有“鸡冠山、猪头山”等,水名有“牛毛坑、牛角湾”等,地形名有“象鼻坞、牛头口、牛角尖、牛角土太”等。

  3.具有某种特征的动物名+地名通名。如水名里的“白蛇坑”等,地形名有“鸡公土太(徽语里的“鸡公”等于普通话里的“公鸡”)、盘龙形”等。

  4.“动物名+器官名”转指地名。该类也较为常见,它直接用动物器官名用作地名,属于修辞里的借代或转喻,即用与地形地物形状相似的动物器官名直接代替地名的通名,几乎都用来转指村落名。如麻雀头、鸡公头、老鼠尾、黄牛鼻、牛脊背、鲫鱼背、蜘蛛肚、狗肚。现在,最后一个村名已经谐音雅化为“九肚”了,其余都仍在沿用。

  (二)以传说中的祥瑞动物命名

  龙是华夏先民融合多种动物和天象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物、百鳞之长,是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象征祥瑞。现在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精神象征,是民族信仰的载体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凤是凤凰的简称,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美好、和平与吉祥,比喻有圣德之人和皇后,是原始社会人们想像中的保护神。黄山地名中经常使用这两种祥瑞动物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如以“凤”命名的地名有凤坪、凤台山、东凤凰、西凤凰、凤凰(村)、双凤巷、凤池(村委会)、凤岐、凤翔坦、凤家山等,以“龙”命名的地名有龙山、龙盘丘、盘龙形、大龙湾等。最有意思的凤岐原名上坝,凤翔坦原名风车山。当地文人雅士觉得这两个村名不雅,于是就把“风”改为谐音的“凤”,把“车”讹化为“翔”,就变成了与原名风马牛不相及的“凤翔坦”了。“凤岐(村)”一名,则是从“凤鸣岐山”这个古老传说简化而来。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黄山也有以出产某种动物命名的地名。如石鸡是黄山的名贵特产蛙类,当地居民就将一条盛产“石鸡”的溪流命名为“石鸡坑”。可能也是觉得不够典雅吧,现在已经改为“石积坑”了。

  当然,在人们的审美习惯中动物也有美丑善恶之分,于是原来用动物命名的地名就有了雅化的变化。如猪在一般人们的心目中是懒馋的地名词,于是人们就将“猪坡”就谐音雅化为“珠川”。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没有人性的动物,这突出地表现在骂人话“猪狗不如”这个成语里,于是“狗肚(山)”就谐音雅化为“九肚(山)”了。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洪琳 王珏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