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黄山地名的动植物味儿(下)

发布时间:2021-03-19 17:31:30

  □ 洪琳 王珏

  二、黄山地名中的植物

  黄山以植物命名的地名里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出产某种植物而命名。这种地名通常都是“植物名+地名通名”的结构类型,偶尔也有植物名转指地名的情况。如“木睪树”(村)。根据植物名使用频率高低,各类地名可以排列如下。

  1.以“竹”命名的村落名最多,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竹+地形名”转指村落,如竹源、竹窝、竹山(铺)等。第二种是“品种+竹+地形名”转指村落,如淡竹岭、苦竹溪、草竹坞、水竹坑、水竹湾、水竹凹、金竹岭、金竹坞、金竹坑等。第三种是“老/方位+竹+地形名”转指村落,如老竹铺、老竹岭(脚)、外竹坪、竹铺(乡)、上金竹。值得注意的是,“竹铺、老竹铺、竹山铺”三个村落名里的“铺”在古代是驿站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转指村落了。

  2.以“茶/茗”命名的村落名有茶湾、茶园以及由“茶园”作为专名的茶园坦、茶园坞、茶园坪等。茶在古代的别名是茗,由茗构成的村落名有茗坑屋、茗坑土太(又名米坑土太)、等。“莳”在古代是“栽种”的意思,“莳茗”的本义就是栽种茶树。现在已经改为与之谐音的石美坑了,人们再也不能联想到村庄命名的古老含义了。

  3.以“荆”命名的村落名主要有黄荆山、汪荆岭、黄荆坦、黄荆渡、黄荆坪等。现在,黄荆坪的“黄”字也谐音美化为“璜”,村名也就变为“璜荆坪”了。

  4.以“桐(子)”命名的村落名有桐子湾、桐坑源、桐沙坑、桐子树等。

  5.以“茆”命名的有山名“茆山”等和地物名“白茆干(现在改名为白毛干”)。

  6.以“杨梅”命名的有山名“杨梅山”和地形名“杨梅土党”等。

  7.以“梅(树)”命名的有水名“梅树湾”,地形名“梅树坞”和通名不详何意的“梅花丁”。

  8.以“松(林、毛)”命名的有水名“松风岭”和地形名“松林土太、松毛土党”等。

  9.以“苞芦”命名的有地形名“苞芦坪、苞芦土太(现在讹化为百罗土太)”等。

  10.以“木睪(树)”命名的有山名“木睪树岭”和村落名“木睪树下、木睪树”等。

  11.以“箬”命名的有地形名“箬皮土太、箬笠坦”(现在改名为约理坦)等。

  以上11种是用得较多的植物名,以下植物名都只发现一个地名。如石槲产(石扶产的原名。徽语“产”的意思是“山坡”)、槐充(徽语“充”的意思两山之间的凹地或山坞)、漆树湾、桃树湾、榧树土太、皂荚土太、芦穄坞等。

  黄山地名里也有以植物与地形地物形似命名的方式,不过数量少得多。如荷花形等。

  由上可见,以动植物为山、水、村落命名反映出徽州先民单纯、朴素的地名命名思想,村边的大树、本地的出产、家家户户豢养的鸡鸭牛羊都可以成为命名的素材,同时又展现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界里的生命和谐相处、水乳交融的和谐画面。同时,由上述以出产命名的地名里,还可以窥见黄山历史上土特产的分布情况,不仅具有文化地理的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地理价值。如地名里高频出现的茶、竹、松、荆、桐、木睪、槐、榧、苞芦、杨梅等,至今仍然是黄山盛产的经济作物,也是黄山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