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黄山地名的“水”味儿(下)

发布时间:2021-03-23 15:05:36
  □ 洪琳 王珏

  二、人为地物地名里的“水”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与生活、生产、交通、居住等息息相关。这在黄山地名里,主要反映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现存贮样态的水名

  由于地处温热多雨、气候湿润的江南地区,古徽州先民早就十分关注对水的各种存贮样态加以细致区分,语言里便出现了“河、坑、泉、溪、源”等来描写其流动样态,“潭、湾、泽”等描写其停潴样态。下表是黄山地物名里经常使用的水类通名及其频次、示例。

  水 类数 量  频 次   示例

  坑242 57.6% 冷水坑

  湾65 15.5%   七里湾

  源45 10.7% 桃源

  溪35   8.3%    小溪

  潭14 3.3% 漳潭

  泽 5 1.2%  下泽

  河 5 1.2% 对河

  湖  3   0.7% 上湖

  江 3 0.7% 霞江

  泉 2 0.5% 山泉

  井 1 0.2%   霞井

  合计  420 100%

  除上表所列的各种存贮样态的水类通名外,黄山地名里还经常使用“干(又写作“玕”)、岸、滩、沙、洲、圻(又写作“祺)”等水类附属地物通名,如北岸(村)、杨干(村)、下叶祺(村)、西沙(村)、金家滩(村)、小洲(村)等。

  (二)表现水利设施的地名

  古徽州先民早就掌握了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的工程技术,因势利导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变水害为水利,于是“塘、堨、坝、梁、碓”等水利设施地名应运而生。下表是黄山地物名里常用水类通名及其频次、示例。

  水利设施 数量  频次  示例

  塘 56  64.4%古塘

  碓  1011.5%元宝碓

  坝 8  9.2%  叶家坝

  堨 6  6.9%  富堨

  梁 3  3.4%  渔梁

  池  2  2.3%  凤池

  池塘 1 1.1%高池塘

  库   1  1.1%白石库

  合计 87100%

  (三)表现水上交通设施的地名

  徽州多水,妨碍了交通,造成了极大不便。先民们为了跨越水的阻隔,因地制宜建造出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化天堑为通途,以“桥”为核心的“港、埠、渡、梁、码头”等各种交通设施地名词相继出现。下表是黄山地名常用的建筑通名及其频次、示例。

  交通设施 数量频次示例

  桥 23 65.7%登第桥

  渡  720%  黄荆渡

  埠  2 5.7% 上埠

  港  2 5.7%  初港

  码头   12.9%  石码头

  合计 35 100%

  (四)综合表现水的村落命名

  先进的水利设施为古徽州人衣食之源提供了保障,发达的水上交通设施为交通、商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两个方面进一步为古徽州聚落命名提供了依据和资源。人们为各自的居住地命名时往往以水利和水上交通设施作为参照点,再加上其他特征构成村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各种水名转指村落名,共有594个,占总数的85.1%,水类专名一般出现在地名词的末尾。另一种是在水类名后加上方位词转指村落名,共有104个,占总数的14.9%,即以“水”类为参照物来为村落确定方位,结构为“水类+方位词”。下表是黄山地名里常用的方位词及其频次、示例。

  方位词数量  频次  示例

  口40 38.5% 塘坑口

  头32 30.8%  航埠头

  下8 7.7% 凌塘下

  上4 3.8%   梁上

  东4 3.8%  河东

  边4 3.8%  溪边

  西3 2.9%  河西

  里3   2.9%  大塘里

  南2 1.9% 西溪南

  后2 1.9% 水碓后

  前1 1.0%  河前

  背后 1 1.0% 塘背后

  合计104   100%

  由上表可见,“口”用于转指村落名频次最高,占总数的38.5%”;“头”次之,占总数的30.8”。这与村落选址通常位于水的出口处等开阔、平坦地带密切相关,也反映出黄山先民亲水、近水、敬畏水,以水为邻、以水为命的朴素心态。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