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黄山地名的历史变迁味儿(下)

发布时间:2021-04-09 15:18:08

  □ 洪琳 王珏

  二、官方行为导致的地名变迁

  与民间行为相比,地名变迁中的官方行为则具有规模化、整齐化、迅速性、强制性或规定性等特点,对地名变迁的影响往往巨大而深远。官方行为对黄山地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行政区划通名的不断变化,所谓一朝天子一朝地名。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黄山行政区划通名和其他地方一样无非是郡、州、府、省、路、道、县、城、乡、里、保、甲等名称的更迭变化,唯独“县、乡”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以来,又陆续增加了行政公署(地区)、合作社、公社、区、乡、镇、村委会、自然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等。对此,人们都耳熟能详,我们也不需辞费。下面就来谈谈黄山市这个行政区划单位的变迁史吧。

  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黄山的易名率是很高的。春秋时诸侯力战,不仅逐鹿中原,也在长江以南不断上演争夺战。最初,黄山属吴国领土,后来被越国纳入版图,再后又成为楚国地盘。秦始皇削平六国,在黄山地区设立黟县和歙县,归彰郡管辖,这是郡县制下黄山的第一次行政归属。而后,黄山在两汉都归丹阳郡。吴大帝孙权从丹阳郡划分出一个新都郡,这是黄山在行政区划上的第一次独立成郡。当西晋王濬楼船下益州灭了东吴,才将黄山改为新安郡,这是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新安”一名的首次出现,而后才有了新安江、新安理学、新安朴学、新安建筑、新安工艺、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等命名。隋文帝时废郡设立歙州,他的儿子隋炀帝在全国改州为郡,重新设立新安郡。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又改歙州为新安郡。宋代沿用歙州一名直到公元1121年,也就是宋徽宗赵佶宣和三年。那一年四月政府军平定方腊,五月就迫不及待地将方腊造反的策源地睦州改为严州,方腊故乡歙州改为徽州。这是徽州以行政区划的名称首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后一直沿用800年之久!睦州改严州,意思是要严加管束。“徽”的本义有不少人认为也不是什么美好之意,而是捆绑囚犯专用的九股法绳,因此,宋徽宗将歙州改徽州的本意是要对徽州人施以绳捆索绑般的治理。

  1987年徽州撤地建市,徽州改名黄山市。

  此外,传统农业经济靠天吃饭、土里刨食,土地无疑是性命攸关的财产。所以因崇拜土地进而产生出土地神及其崇拜和祭祀活动的盛行。土地神在徽州又叫社公,也就是孙悟空口里的“土地老儿”,北方俗称土地爷(后来又娶了土地奶奶)。祭祀土地神的场所最早叫“社”。左边的“示”字是神灵牌位,右边的“土”字就代表土地。后来人们又为社建造了房屋以方便祭祀活动,称为社屋。据学者研究,至晚宋代徽州就已经有了社及社屋的文献记载了。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被朝廷贬到绩溪任县令时,经常与老百姓一起参与祭祀社公的活动,与民同乐,很受大家欢迎。

  古人祈求土地神能够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春秋都要祭祀土地神,即所谓的“春祈秋报”。徽州传统村落,社屋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现在虽然社屋大都废弃,但其遗迹仍然依稀可寻。由此可以窥见,社及社屋在古徽州精神文化信仰中曾经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直到今日,黄山市以“社”、“社屋”命名的地名也依然屡见不鲜。如歙县有“社公山、社公坪、社公尖、社公土太、社坞坑、社屋山、社屋湾、社屋坑、社屋桥、社屋前、社屋后”,祁门有“社坞冲、社堂下”,黟县有“社屋、社屋岭”,屯溪也有一条“社屋前路”呢,就在市府旁边。

  行将搁笔之际,笔者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信息化、地球村的今天,炎黄子孙们仍然走在“社屋前路”上奔向小康呢。我们从历史的昨天走来,又向历史的明天迈进。历史是不应、不该,也不能忘记的!或许黄山先民崇拜土地的意识和古老风俗对我们今天的土地保护也不无某种启发意义吧。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