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黄山地名的“颜色”味儿

发布时间:2021-05-28 10:34:45
  □ 洪琳 王珏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星球上,自然界里有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绿叶红花,人间里有粉墙黛瓦、绿衣红裙、粉面乌发。物质生活五彩缤纷而斑斓,精神生活更是七色纷呈而灿烂。真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神奇诡秘而变幻多姿的颜色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而且也为地名“染上”各种色彩,使黄山地名词成了一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万花筒,突出表现为如下特色。

  首先,黄山地名一共使用了“乌、白、灰、红、赤、紫、黄、赭、金、棕、青、碧、蓝、彩”等14个颜色词。值得注意的是,没有“黑”而有“乌”,没有“绿”也没有“橙”。

  其次,这14个颜色词共构成174个黄山地名词。这在为数众多的地名词中,仅占区区2.52%。尽管如此,还是给黄山地名涂抹出一百多个绚丽的色斑。如果按照构成地名的数量多少为序,可以将构成地名的颜色词逐一排列如下:

  “黄”构成49个地名词,如黄牛鼻、黄泥丘、黄土坑、黄土岭、黄毛寺等。

  “白”构成34个地名词,如白际、白云、白塔、白毛干、白石岭、白羊山等。

  “金”构成23个地名词,如金石、金钗筷、金鸡路、金佛山等。

  “青”构成18个地名词,如青山、青山头、青岭下、青林墓等。

  “红”构成12个地名词,如红溪、三红、红旗路、红门里、红星巷等。

  “碧”、“紫”、“乌”分别构成8个地名词,如碧溪、碧阳、石碧山;紫溪、紫阳门、紫荆土裴、;乌石、乌门、乌麦垄等。

  “蓝”构成5个地名词,如蓝湖、蓝田等。

  “赤”构成4个地名词,如赤桥、赤坎、赤岭等。

  “棕”构成2个地名词,如棕里、棕皮堨等。

  最后,“彩”、“灰”、“赭”都分别构成1个地名词,如彩石、灰窑、赭坑等。

  由以上简单罗列可见,14个颜色词在黄山地名里的分布是有天壤之别的,其中“黄”高居榜首,“白”稳居第二,“金”屈居第三,“青”位于第四,仅这四个词就构成了124个地名,占颜色地名词总数的71.3%,其余10个颜色词总共才构成50个地名词。为何古徽先民特别将“黄、白、金、青”这四个颜色词高频用于自己的地名里呢?是他们特别钟爱这四个词,还是这四个词对他们来说具有某种特别的含义呢?时代久远,文献无证,可能很难一一考证了。但地名词里的颜色词一定具有地形、地貌、植被等原因,也有着更为复杂微妙的心理、社会原因。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颜色与方位、季节、民俗乃至政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也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仅以黄色为例略作说明。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帝王之色”,体现了对地神的崇拜,渊源于阴阳五行学说。如班固《白虎通义》就说:“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杜佑《通典》解释说:“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谥也。”唐高祖李渊武德初年规定天子常服黄袍,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从此“庶人不得服赭黄”。同时,黄色也象征古老中国,象征着光明、吉祥、纯洁。故而古徽先民多用黄色命名地名。

  如果就结构位置观察,黄山地名里的颜色词一般出现在首字位置,如碧溪、青山头、白塔、蓝田,有时也出现在中间位置,如祁红乡、长青路、下白石

  黄山地名词一般都只使用一个颜色词,如黄泥岭等,但是偶尔也有两个颜色词共用的情况,如歙县的红黄泥岭、祁门的红紫(村)等。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