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溪 程敦辉
二、徽州宗教研究的现状
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凝聚着古徽州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徽州民众共同劳动的结晶。学术界对徽州宗教的研究,显然是徽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20世纪以来,徽州宗教研究成果可谓寥寥无几。有几篇是对黄山宗教、齐云山道教作介绍性的展示,缺乏对徽州宗教历史源流及现状的梳理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孙秋香《徽州宗教》概述,许谋虎《佛教在徽州区的发展与衰落》,陶方平《浅论宗教对黄山的影响》,戴耕玖《道教在黄山的发展概况》、《佛教在黄山的发展概况》,梁卫国《齐云香讯》等均为概述,初步展示了古徽州及局部地区宗教的大体面貌,但还不能整体呈现出徽州宗教的特征和徽州民众的地域差别。当然,也有几篇涉及徽州民众深层次的信仰问题。臼井佐知子《明清时代之宗族与宗教》,翟屯建《晋唐时期徽州佛教的传入与普及》,李珍《论儒释道对徽商的影响》,张崇旺《谈谈徽州商人的宗教信仰》,陈长文《目连戏与徽州俗文化》,史向前《齐云山道教文化的特色》等,已涉及徽州宗族与宗教的关系、徽商与宗教的关系、佛教与徽州民俗的形成、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也许是苦于资料的匮乏,专家学者对徽州宗教的理论探讨尚未深入展开。更遗憾的是,2004年由安徽大学哲学系、休宁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的首届齐云山与中国道教文化论坛,仅仅举办一届就偃旗息鼓而未坚持下来,使得徽州宗教这一课题缺乏良好的学术环境而枯萎。
据考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在徽州历史上均有活动,但它们传入的时间有早有迟,分布各不相同。道教传入徽州最早,是在晋代,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佛教传入徽州也在晋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天主教、基督教的传入时间是清光绪年间;伊斯兰教传入最迟,是在民国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歙州改徽州的年份是宋宣和三年(1121),原徽州一府六县境内至今保存最久且完好的地面建筑物是与宗教有关的“长庆寺塔”,它位于歙县练江南岸披云峰下,建于宋宣和三年,为楼阁式七层实心砖塔,高23.1米。它见证了徽州的历史,是否有“镇宅”或改变徽州府“风水”的意思有待进一步探讨。
徽州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在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州文学、徽州戏曲、徽州饮食、徽民生活等诸领域均有一定的影响。仅从宗教文化的角度看,就涉及到宗教教规教义、寺观教堂建筑、宗教音乐与书画、宗教雕塑与壁画、徽派版画与刻经、寺庙丛林、香花佛事、普门和尚与黄山佛教、渐江和尚与新安画派、禅诗与楹联、石刻与碑记、经书与法器、禅茶与茶道、徽商与宗教、徽州宗族与宗教、道场与香会、盂兰盘会与目连戏、傩舞与娱神、行像与接观音、宗教与徽州民俗、宗教与徽州园林、宗教与徽州风水、佛塔与墓葬、民间信仰与庙会集市、宗教故事与传说、徽州宗教与周边及其它地区宗教的交流以及帝王将相历史名人对徽州宗教的影响等等。要想把涵盖了多种学科的“徽州宗教”这一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与发展脉络展示出来,必须对徽州宗教文化作出综合的研究和分析,仅仅靠某一种研究方法是不够的。要善于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田野考察调研、专题与个案研究、区域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徽州宗教文化的源流与传播途径及发展历程、宗教组织制度的文化特征、各宗教对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证徽州宗教文化固有的特性,从而揭示徽州宗教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从上述徽州宗教研究现状看,其学科化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术成果微薄,研究方法不多,充其量只能是徽文化中的边缘学科。这是一门值得深入探讨的学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学术研究价值,期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徽州宗教研究。
三、徽州宗教研究的意义
研究徽州宗教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术价值和普遍的意义:
(一)可以通过徽州宗教的历史传承和传播方式,了解古徽州这一特定地域的食住风尚和宗教生活以及徽民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由于徽州人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儒家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基本遵循新儒学的礼仪和准则,但也不乏有全身心投入宗教信仰者,古徽州民众普遍将求神拜佛视为祭祀祈福、敬天法祖的仪式之一。
(二)可以通过徽州宗教文化研究,了解唐宋以降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在古徽州的融合,了解“目连戏”在徽州民众中传唱的原由,了解徽州宗教涉及宗族和社会关系,以及宗教对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明清时期儒佛道三教合流,徽文化以程朱理学为主,由众多高僧大德、道人方士的共同参与,相互交流,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佛道的世俗化和儒学的通俗化的事实。
(三)可以通过徽州宗教文化研究,了解徽州宗教的传播特点和活动方式。各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套理论依据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徽商作为它传播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古徽州,宗族观念特强,各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基本上是依附于徽州宗族势力和借助于徽商的力量,“惟用之以斋醮耳。”由于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因此,庙宇不大,深山藏古寺。
“徽州宗教”虽然不像徽州文化十大流派那样形成一派,但是,在全面考察“徽州宗教”之后,会惊讶地发现宗教对徽州文化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甚至渗透到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对“徽州宗教”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引导宗教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现实问题。一是宗教的和谐理论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二是宗教的伦理道德可以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三是宗教的环保理念可以为促进生态文明服务;四是宗教的文化资源可以为发展文化旅游服务。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