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徽文化研究

河运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3 10:22:58

  □合肥 唐延军

  屯溪位于徽州的地理中心(偏南),休宁万安小平原之东南(又称屯溪盆地),率水、横江交汇处,古代人称之渐江,今人习惯称为新安江。《黄山市志》叙述:屯溪港于“新安江北岸,是境内重要港口。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屯溪已是‘一邑总市’。《清史稿·地理志》称屯溪为‘茶务都会’,徽州六邑以及浙西、赣北的茶叶在此集散,成为上至渔亭、上溪口,下至杭州、兰溪的货物集散港,日进出港船舶300余艘,年吞吐量3万吨。清末至民国时期,港口盛极一时,……船行如梭,停泊的船只常达千余艘。仅运出茶叶,最高年份达1万余船次”。屯溪港旧时有4处埠头,最早是上街(老大桥)渔埠头,继之有盐埠头,抗战时期,又有了长干塝埠头、健飞埠头。

  踏上码头,水街上下店铺林立,船工、挑夫、扛包的、商人、伙计、做小生意的,络绎不绝。顺车马道或走小巷就到了名闻天下的屯溪老街,“有了屯溪港,才有屯溪老街”。《黄山市志》记述:老街“位于屯溪的老城区中心,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条具有宋、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商业街,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老街背倚华山,面临新安江,东起商贸城青春巷口的照壁,西至屯溪老大桥——镇海桥,全长1273米,宽6至8米,路面为一色褐红麻石铺砌而成。明清至民国时期,这里是新安江上游的重要水运码头和商业集散中心,逐渐形成综合型的商业街”。历史上屯溪老街由三部分构成:主街(现称老街)、水街(现滨江西路)、后街(现延安路)。清康熙《休宁县志》载:“屯溪街,县东三十里,镇长四里”。抗战时期,被称为“小上海”。

  步入老街,宛如到了宋明清时代。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徽派建筑古朴典雅;石板路意境幽古,老字号流光溢彩;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鳞次栉比的店铺,全为砖木结构,楼高仅两三层,门楣上布满徽派雕饰,精美绝伦,皆悬挂金字招牌,古色古香,店门一律是灵便装卸的朱漆木板大排门。老街的店面不大,多为单开间,店堂较深,连续多进,每进均用天井相连,典型的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户的格局。老街经营有茶庄、文房四宝、书画精品、珍宝古玩、客栈、布店、酒肆、药店、南货店及土特产店等,共有300余家,历史悠久的有60多家,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临溪镇位于绩溪县城之南,三河会流,“临溪而居”由此得名。1998年版《绩溪县志》记叙:临溪码头“在扬之、登源、大源3水合流处,徽宁、新宁驿道与徽杭古道交汇点,位临溪村西。清末至民国15年码头泊船日均30余艘”。“‘年运费数万金’,为县内和旌德、泾县榔桥、宁国胡乐、歙县南乡与东乡、昌化岛石坞等地‘商贸出入之总汇’。……苦力多时近百人。出口以粮食、山货、石灰、中药材等为主,进口为食盐、棉布、百货等”。临溪航道“练江上游临溪至歙县渔梁,全程22.5公里,县境内3公里。……枯水期船带木板,拦水入港道。上水背纤,通1.5吨木船,2至3天至临溪。下水可载3吨,半日到渔梁”。据记载,临溪沿扬之河通航可至县城华阳镇(华临航道),水程10余公里,涨水季节上驶至城郊杨柳村,常年可驶至埠头上(离城约三里),民国初河道淤塞,码头废,今成村落。还有临溪至登源河的湖里村(清代第一大徽商胡雪岩家乡)航道(湖临航道),水程10余公里,通航至清末。

  清代徽墨大家胡开文故居——红门楼,坐落于绩溪上庄,系其5世孙胡祥均建,他在上海开设墨厂,事业蒸蒸日上,后回故里将旧屋改建成西式门面,又在正屋右边用钢筋水泥建造洋式平台会客室一间,钢筋水泥就由上海从新安江、扬之水运至临溪码头,再由人力接运至上庄,当时洋建材还很稀罕,墙面上用有红色涂料,因此后人称“红门楼”。

  临溪老街长约600米,东西走向,街面约3米,花岗岩石条横铺。商业鼎盛时有牌号的店铺达109家,馆栈业、米店、盐行、南北杂货店、酱园、油坊、药店、饮食店、洋铁店、染坊、轿行、骡马棚、赌场、妓院等,全县第一家电厂1926年由苏德源大杂货店投资创办于该镇。经传方、余百慧著《临溪商埠盛衰史》指出:“其营业税额占全县营业税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当时流传着‘大大临溪镇,小小绩溪城’的说法”。街面上各色人等蜂拥不绝,“交织成一幅商贾云集,车船辐辏、骡马成群、人声鼎沸的繁华画面”。

  徽州河运于民国期间公路通车而告衰落,河道渐被砂石淤塞,河床抬高,航道废败。民国22年,徽杭公路通车;民国24年,芜屯公路(慈张线)、屯景公路通车,河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繁华的集镇也开始衰落,只不过她走得缓慢一些,惟有屯溪以独特的政治、经济、地理优势,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广大。

  徽州众多的河流,现在只有新安江开展航运,载运游客欣赏天下最美丽的梦境之旅,一江春水,两岸风光,如诗、如画、如歌;又因大坝的阻隔,游船不能直达杭州,只能到达浙江淳安的千岛湖镇。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凡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村落、历史、传说,她赋予人们以勇敢、力量、智慧、财富。徽州人喜水而居,依山傍水、山环水抱是他们的首选,尤其重视风水,凡村头都有水口,有水、有树、有风景,桃花源里人家。徽州的河流,养育了徽州人,哺育了徽州人,产生了伟大的徽商,诞生了灿烂的徽文化。

  河运兴,则村落兴;河运衰,则村落衰。这也是一条自然规律,生动地说明了交通的重要性。一个城镇的发达繁华,固然有诸多要素,交通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然而,历史总是无情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在不断的超越之中获得发展进步。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围绕着风景旅游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站点,徽州又诞生了许多新的集镇和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欣欣向荣,繁花似锦。大江东去,不尽江水滚滚流,永远奔腾向前,徽州也是如此。 (下)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黄山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