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学明
“百寿祠”坐落在歙县上丰乡蕃村的鲍氏宗祠,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祠堂坐西朝东,寓意水往东流,朝东聚财,又意紫气东来。祠堂前用100块石板铺成的小坦俗称“百寿坦”,小坦四边铺成略高于中间,又称“聚财坦”“增寿坦”。整座祠三大进,二天井的鲍氏大宗祠由100根大木柱子构成,所以又称为“百寿祠”,而“百寿祠”的建成,全靠当年乾隆皇帝喝的徽州“添寿茶”。
相传蕃村徽商鲍世通当年在苏州开了一家茶叶店,生意一般,小有余利。有一年,鲍世通夫妇回蕃村老家探亲,其间同鲍氏族人们在“百寿祠”旧址空坦上晒太阳闲聊时说,此地朝向好,后面山上有古树神镇邪,是造祠堂的好地方,只是几幢旧房子有点碍事。不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鲍氏族人一夜之间便将鲍世通所说碍事的几幢旧房子拆掉了,让出了造祠堂的地方,逼得鲍世通不得不兑现自己的提议。然而仅靠他当时赚的钱,是根本造不成大祠堂的,好在夫人聪慧,提议由她在老家请工匠作准备,让丈夫立即赶回苏州茶叶店,继续做生意,赚钱造祠堂。
有一天,鲍世通的茶叶店里来了一位气质不凡的客人想要讨碗茶喝,恰巧鲍世通不在店中,这让接待客人的伙计很是为难。不泡茶,一怕得罪客人,二怕失掉徽州人礼数;泡茶,无奈店里包好的茶叶不但标有茶名、产地、等级,还有斤两数字,万一拿出来泡给客人喝了就会分量不足。情急之下,伙计急中生智,一面热情地请客人店堂上坐,一面从店堂里包好的茶叶中各取出二三叶放入茶碗,如此“添一点”直至添够了一碗茶,才冲泡敬给来客喝。不料客人喝过之后直呼“好茶,好茶!”并问茶的名字。伙计想着往茶碗中添茶叶的情景,便顺口回答客人,这是徽州的“添寿茶”。
不久,苏州府派人来到鲍世通的茶叶店,一下买了几十斤上等的徽州名茶。然而没多久,就有差官来到茶叶店堂,说上次购买的徽州茶叶不合主人的意,点名要买在店里喝过的徽州“添寿茶”。鲍世通当时听后就呆住了,虽说自己是生长在徽州茶山里的老茶商,但却从未听说过有“添寿茶”这一徽州名茶。就在这时,一旁的伙计突然想起之前那位气质不凡的客人来讨茶喝的事情,便轻声向鲍世通说出了原由经过。鲍世通听后也不动声色,将店里现有的徽州上等名茶各取一些放在一起重新过秤,用盖有鲍家店号印章的棉纸包扎好交给差官,告诉他们这就是徽州“添寿茶”。
两个月后的一天,街上突然鸣锣开道,鞭炮万响,鲍世通茶叶店里,苏州知府亲自将乾隆皇帝御书的《鲍家名茶》金匾送到了他手上。直到此时,鲍世通才知道到店里讨茶喝的客人就是到江南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于是后来就有人说,乾隆皇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长寿皇帝,与其常饮徽州“添寿茶”有很大关系……
再说鲍世通自从有了乾隆皇帝御赐的这块《鲍家名茶》金字招牌,生意越做越红火,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了富商,银子也源源不断地从苏州带回徽州故里,于乾隆五十二年建造了鲍氏宗祠“百寿祠”。对此有人说,鲍家建造的“百寿祠”是徽州“添寿茶”冲泡出来的,但我认为,正是因为鲍世通茶叶店里的伙计急中生智才有了“添寿茶”,因此,“百寿祠”更应该是用徽商的智商、情商营造出来的。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 洪学明
“百寿祠”坐落在歙县上丰乡蕃村的鲍氏宗祠,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祠堂坐西朝东,寓意水往东流,朝东聚财,又意紫气东来。祠堂前用100块石板铺成的小坦俗称“百寿坦”,小坦四边铺成略高于中间,又称“聚财坦”“增寿坦”。整座祠三大进,二天井的鲍氏大宗祠由100根大木柱子构成,所以又称为“百寿祠”,而“百寿祠”的建成,全靠当年乾隆皇帝喝的徽州“添寿茶”。
相传蕃村徽商鲍世通当年在苏州开了一家茶叶店,生意一般,小有余利。有一年,鲍世通夫妇回蕃村老家探亲,其间同鲍氏族人们在“百寿祠”旧址空坦上晒太阳闲聊时说,此地朝向好,后面山上有古树神镇邪,是造祠堂的好地方,只是几幢旧房子有点碍事。不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鲍氏族人一夜之间便将鲍世通所说碍事的几幢旧房子拆掉了,让出了造祠堂的地方,逼得鲍世通不得不兑现自己的提议。然而仅靠他当时赚的钱,是根本造不成大祠堂的,好在夫人聪慧,提议由她在老家请工匠作准备,让丈夫立即赶回苏州茶叶店,继续做生意,赚钱造祠堂。
有一天,鲍世通的茶叶店里来了一位气质不凡的客人想要讨碗茶喝,恰巧鲍世通不在店中,这让接待客人的伙计很是为难。不泡茶,一怕得罪客人,二怕失掉徽州人礼数;泡茶,无奈店里包好的茶叶不但标有茶名、产地、等级,还有斤两数字,万一拿出来泡给客人喝了就会分量不足。情急之下,伙计急中生智,一面热情地请客人店堂上坐,一面从店堂里包好的茶叶中各取出二三叶放入茶碗,如此“添一点”直至添够了一碗茶,才冲泡敬给来客喝。不料客人喝过之后直呼“好茶,好茶!”并问茶的名字。伙计想着往茶碗中添茶叶的情景,便顺口回答客人,这是徽州的“添寿茶”。
不久,苏州府派人来到鲍世通的茶叶店,一下买了几十斤上等的徽州名茶。然而没多久,就有差官来到茶叶店堂,说上次购买的徽州茶叶不合主人的意,点名要买在店里喝过的徽州“添寿茶”。鲍世通当时听后就呆住了,虽说自己是生长在徽州茶山里的老茶商,但却从未听说过有“添寿茶”这一徽州名茶。就在这时,一旁的伙计突然想起之前那位气质不凡的客人来讨茶喝的事情,便轻声向鲍世通说出了原由经过。鲍世通听后也不动声色,将店里现有的徽州上等名茶各取一些放在一起重新过秤,用盖有鲍家店号印章的棉纸包扎好交给差官,告诉他们这就是徽州“添寿茶”。
两个月后的一天,街上突然鸣锣开道,鞭炮万响,鲍世通茶叶店里,苏州知府亲自将乾隆皇帝御书的《鲍家名茶》金匾送到了他手上。直到此时,鲍世通才知道到店里讨茶喝的客人就是到江南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于是后来就有人说,乾隆皇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长寿皇帝,与其常饮徽州“添寿茶”有很大关系……
再说鲍世通自从有了乾隆皇帝御赐的这块《鲍家名茶》金字招牌,生意越做越红火,越做越大,很快就成了富商,银子也源源不断地从苏州带回徽州故里,于乾隆五十二年建造了鲍氏宗祠“百寿祠”。对此有人说,鲍家建造的“百寿祠”是徽州“添寿茶”冲泡出来的,但我认为,正是因为鲍世通茶叶店里的伙计急中生智才有了“添寿茶”,因此,“百寿祠”更应该是用徽商的智商、情商营造出来的。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稿件由黄山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黄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6130 E-mail:jztb888@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