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在博物馆里感受历史文化的勃勃生机

发布时间:2024-08-22 19:11:57

面条,起源于2000年前还是3000年前?它到底发明在什么地方?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在青海省博物馆,记者终于找到了答案。

为进一步提升“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知名度、美誉度,青海省委宣传部以“‘文化中国行’之走进大美青海”为主题,邀请中央驻青媒体、全国重点媒体和“学习强国”部分省市级分平台等,深入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多层次、多角度挖掘青海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高原文化,助力青海文化繁荣发展。8月20日至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先后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河湟文化博物馆,通过一器一典管窥古韵,在方寸之间尽览千年。

在青海省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享有盛誉的“天下第一碗面”。2002年,在发掘我国著名的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棕红色陶土碗,内盛卷曲缠绕、已经风化的面条状食物,经测定,确认其食物成分是小米(粟)或糜子(黍)。这是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面条实物证据。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考古界。

除了“天下第一碗面”,这里还有黄河磬王、虎符石匮、双人抬物纹彩陶盆、人身鱼尾金饰片、条纹彩陶靴......无论是古老的陶器、石器,还是近现代的文物、典籍,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承载着青海的记忆与变迁,让人近距离感受到青海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把青海省博物馆作为青海旅行必去的“打卡地”,通过沉浸式观览了解文物的出土过程,奔赴一场共同守护国宝的约定。

据统计,今年7月份,青海省博物馆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接待人数再创新高,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博物馆及藏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同样的盛况,也出现在坐落于青海省海东市的河湟文化博物馆。馆内展示有石器、玉器、骨器、木器、陶器、瓷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纺织、纸质等17类1180件(套)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5件。据统计,开馆两年来,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15万人次,暑期旅游热持续升温。

曾经被定义为“高冷”的博物馆,缘何成为热门“打卡地”?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黄培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博物馆热的背后,其实是博物馆与公众的一场双向奔赴。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彰显了公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近年来,青海省博物馆不断盘活馆藏资源,把收藏在库房里的文物最大化呈现给观众,推出一批集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学术研讨于一体的精品展陈。同时,还推出“博物馆之夜”“馆长直播”系列活动,让文化体验热度不减,文创产品热销走俏,让观众来一场时空穿越的奇妙旅程。河湟文化博物馆则在拓展维度上想办法,与各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先后策划举办了“博物馆里过大年”“寻宝博物馆”“河湟非遗体验”等主题社教活动,受众人数超过5000人次。

据介绍,未来,青海省将继续盘活更多文博机构资源,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旅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博活动及文创产品,擦亮“山宗水源·大美青海”鲜明文化标识,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云南网记者 张雪飞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