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云南时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昆明建设滇池湖滨生态缓冲带助力湿地修复 “四退”筑绿岸 “三还”扬清波

发布时间:2024-09-18 20:28:28

周末,捞渔河湿地公园内,市民游客或举家出游,或三两结伴,在湿地的各个角落留下了欢声笑语。沿着湿地内的科普宣教路径前行,一块块生动的展板向游客讲述着滇池生态修复的故事,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增长了知识,对生态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日前,“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昆明草海湖滨生态湿地、宝丰湿地、捞渔河湿地及昆明城市规划馆等地,走访曾经因城市扩张而受损的湖滨区域,了解滇池周边生态湿地修复成效及建成后项目功能展示。

滇池湖滨生态缓冲带的华丽转身,离不开昆明市的不懈努力。自2008年起,昆明市便启动了“退塘、退田、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对湖岸线外延200米内的农田、鱼塘、房屋等进行清退,恢复建设湿地,成功清退了大量占用湖滨生态空间的建设用地,为滇池生态系统留出了宝贵的生存空间。据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凯介绍,截至“十三五”末,滇池湖滨已建成生态带6.29万亩,形成了平均宽度约200米的闭合生态带,有效恢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我们对草海湿地、滇池绿道、截污管道、入滇河道等进行改造建设,2022年11月,草海北片区生态湿地功能改造提升完成。”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昆明草海项目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佘国斌介绍,项目完成后,草海全年蓝藻水华出现时长大幅缩短,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明显减少,总氮、总磷、氨氮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准Ⅳ类标准,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湿地充分发挥出污水净化功能。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昆明市政府还注重科学规划与管理,颁布实施了多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滇池湖滨湿地建设规范》《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等,确保了湿地建设、栖息地修复及管护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湿地生态质量,也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与自然资源优势,精心举办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云南民族村每年举办佤族木鼓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傣族泼水节;捞渔河郁金香花展、滇池风土艺术季、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有效提升了度假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总经济师杨鹏说。

随着滇池湖滨生态缓冲带的建设,昆明市依托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促进了当地就业和居民增收,滇池沿岸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文诗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